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率领诸侯联军在牧野之战击溃商军,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周朝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大封宗室功臣,将土地与人民分封给诸侯,以此拱卫王室,奠定了延续数百年的统治格局。



  周武王去世后,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等宗室贵族因不满周公摄政,联合商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旦亲率大军东征,历经三年平定叛乱,诛杀武庚与管叔,流放蔡叔。此后,周公制礼作乐,完善宗法制度,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东都,周朝统治得以稳固。



  成王、康王在位期间,推行“明德慎罚”政策,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史称“成康之治”,这一时期也是西周最为强盛的阶段。康王死后,昭王继位,他为扩大周的疆域,多次南征荆楚。相传昭王南巡渡汉水时,因船只沉没溺亡,周王室声威受挫。其子穆王继位后,西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虽拓展了领土,但也激化了与西北游牧民族的矛盾。



  穆王之后,周朝历经共王、懿王、孝王、夷王等君主。夷王时,周王室权威下降,诸侯开始不来朝见。到周厉王在位时,他推行“专利”政策,将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引发国人不满,最终爆发“国人暴动” 。厉王被迫逃亡彘地(今山西霍州),由召穆公、周定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这一年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公元前841年)。

  厉王死后,其子宣王继位。宣王任用召穆公等贤臣,整顿朝政,对外讨伐西戎、淮夷、徐国,使周朝国势有所恢复,史称“宣王中兴”。但晚年宣王独断专行,对外战争屡遭失败,周朝再次走向衰落。



  公元前781年,幽王继位,他宠爱褒姒,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又废申后与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此举激怒申后之父申侯,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诸侯拥立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次年,平王为避犬戎之祸,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开启了春秋与战国的乱世。



  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尊王攘夷”成为诸侯争夺霸权的旗号。各诸侯国相互征伐,会盟不断,中原大地陷入动荡。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如魏国李悝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战争更加频繁与惨烈。



  公元前315年,周赧王继位时,周王室仅剩下洛邑周围弹丸之地,还分裂为东周国与西周国两个小政权。公元前256年,秦军攻占西周国,周赧王病逝,周朝祭祀断绝。公元前249年,秦军又攻灭东周国,历时790年,传32代37王的周朝彻底覆灭,中国历史进入了由秦统一六国的新时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