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回顾一下“狄仁杰斩杀平南候薛青麟”这件事。

狄仁杰斩杀平南侯薛青麟这事儿,表面上是个司法案件,背后其实是武则天搞的一出政治大戏。

狄仁杰斩杀平南候薛青麟

当时武则天正被黄国公案搞得焦头烂额,这案子牵扯到她的心腹武三思。

武三思和薛青麟暗中勾结,但武则天舍不得杀自家亲戚,就琢磨着找个替罪羊。



正好平南侯薛青麟仗着侯爷身份在江州横行霸道,强抢民女、私设刑狱这些烂事干了一箩筐,武则天一看:这不就是现成的背锅侠吗?

于是老太太玩了个套路,派狄仁杰去江州"养老",实际上扔给他个秘密任务。

狄仁杰到了地方,明面上查的是平南侯欺压百姓,暗地里武则天还派了另一队人马,去销毁薛青麟和武三思的往来信件。



等狄仁杰把薛青麟的罪证搜集齐全,这侯爷还梗着脖子喊要见武则天。哪知道狄仁杰根本不给机会,直接当堂宣判砍了脑袋。

整个过程看着是铁面无私办大案,实则是武则天在保武三思的同时,借狄仁杰这把快刀清理门户。

关键是,薛青麟确实罪有应得,但要不是武则天需要替罪羊,这些破事说不定就被压下去了。



所以,武则天不过是借用狄仁杰这把刀,既砍了恶人,又给女皇擦了屁股,属实是高手中的高手。

那么这个时候问题来了,狄仁杰不过是区区三品,他能斩一个侯爵?

唐朝以前侯爵的含金量

“公侯伯子男”这套爵位制度在唐朝以前的含金量,就像从黄金变黄铜再变铁皮一样,越来越不值钱。



周朝那会儿,这五个爵位可是实打实的硬通货。周公旦的封地鲁国方圆五百里,姜子牙的齐国四百里,人家在自己的地盘上能收税、养军队、定法律,简直就是独立王国的小国王。

那时候封个侯爵不容易,得是周天子的至亲或开国元勋,比如楚国国君最初只混了个子爵,气得自己称王造反,可见爵位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实力。



到了汉朝,封侯依然是光宗耀祖的大事。飞将军李广一辈子没封上侯,被后人念叨了两千年;霍去病二十岁封冠军侯,那可是能调动千军万马的实权派。

汉武帝时期列侯食邑动辄上万户,相当于现在十几个县的税收全归他,连家里厕所都镶金边。



但就像超市打折促销,后来封侯越来越随便,到东汉末年,曹操搞出什么"名号侯""关中侯",这些空头爵位不用给封地。

一切都变了……

狄仁杰的“三品宰相”之谜

《神探狄仁杰》中,三品官员狄仁杰斩杀平南侯的剧情看似戏剧化,实则暗含唐代官制的深层逻辑。

在武则天时期,狄仁杰虽名义上仅为三品官员,但实际权力远超品级表象。



唐朝自太宗李世民后,尚书令等一品、二品官职多虚设或由皇帝亲信担任,导致三品官员成为实际掌权的“顶流”。

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相当于武周政权的“常务副皇帝”,可直接参与核心决策。

武则天对狄仁杰的倚重更是关键。

史载,狄仁杰曾以“北斗之南一人而已”的评价深得女皇信任,甚至被赋予“代天巡狩”的特权,即代表皇帝行使生杀大权。这种信任让狄仁杰在地方办案时无需层层上报,可直接处置权贵,平南侯的命运也因此被牢牢攥在他手中。



从“公侯伯子男”到“虚衔空壳”

唐代封爵制度表面延续周代“公侯伯子男”五等,实则早已名存实亡。

唐初爵位尚与实权挂钩,但至武则天时期,为打压李唐宗室、拉拢武氏势力,爵位滥封成风。

据《唐六典》记载,县侯仅为从三品,食邑千户却无实际封地,连宦官亦可获爵。平南侯薛青麟虽顶着侯爵头衔,实际官职仅为五品县令,地位甚至低于狄仁杰麾下的武将李元芳。



更讽刺的是,武则天为巩固权力,大量分封武家子弟,导致侯爵遍地。

史学家统计,中唐后获爵宦官仅占16%,且多数无实封收入,如权宦高力士虽为齐国公,却无食邑。

这种“爵位通胀”让侯爵沦为政治花瓶,连“免死金牌”也因皇帝随时收回而形同虚设。

原本从三品的县侯被贬成七品芝麻官,跟县令平起平坐。



电视剧里狄仁杰敢当面训斥平南侯,不是因为他多威风,而是这侯爷的实际权力,还不如他手下的三品保镖李元芳。

当时长安城里遍地都是国公侯爷,程咬金的后人、秦琼的子孙,躺在祖宗功劳簿上混吃等死,武则天看着这帮二世祖就来气,干脆把爵位变成纯荣誉称号。

从诸侯称霸到跪舔皇权,这套制度越改越虚,最后连狄仁杰这种三品官都能随手砍侯爷脑袋,可见所谓"公侯伯子男",早就从开国重臣的功勋证,变成了皇权拿来哄人的糖果纸。



当“刑不上大夫”遇上皇权铁腕

按唐律,封爵贵族犯死罪需经皇帝与公卿合议,理论上享有“刑不上大夫”的特权。但这一制度在武则天时代被彻底颠覆。女皇为打击异己,常授权心腹绕过程序直接办案。

狄仁杰作为大理寺丞时,一年内处理积案万余件,无一差错,其“先斩后奏”的作风早已是朝廷默许的潜规则。



平南侯案更是政治斗争的缩影。

据《资治通鉴》载,薛青麟卷入黄国公案,背后涉及武则天侄子武三思。

为保全武氏,武则天授意狄仁杰以“代天巡狩”之名速审速决,借司法之名行政治清洗之实。侯爵的“免死特权”在皇权碾压下不堪一击,狄仁杰的剑不过是女皇意志的延伸。

从“开国功臣”到“政治弃子”

回溯历史,侯爵的衰落早有端倪。周代分封制下,侯爵可自治封地,但秦汉郡县制推行后,爵位渐成虚衔。

唐高宗时进一步削弱爵位实权,至武则天朝,侯爵甚至不如七品县令有影响力。

剧中平南侯薛青麟的祖父虽是开国名将,但家族没落后,爵位仅剩空名,连俸禄都难以维系,最终沦为权力博弈的牺牲品。



这种落差在《神探狄仁杰》中也有体现,薛青麟面对狄仁杰时,需向低品级武将李元芳行礼,其窘境正是唐代爵位制度崩坏的生动写照。

狄仁杰斩侯,其实就是封建官场的生存逻辑,皇权至上,制度仅为工具。武则天需要狄仁杰这样的“利刃”扫清障碍,而侯爵的虚名在实权面前毫无招架之力。



正如学者所言:“神龙政变不是忠奸对决,而是时代车轮碾过时,两个聪明人的错位。”

再看这段历史,侯爵的“被高估”实为权力结构变迁的必然。狄仁杰的剑,斩断的不仅是一个没落贵族的性命,更是旧秩序最后的体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