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2月的一天,时任第十旅旅长的周希汉正和三连官兵们一起包饺子。突然,通讯员急急忙忙地跑来:“旅长,出问题了!”

刚刚,纵队作战科长打来电话,质问十旅是不是“窝藏了战利品”?查清后,由周旅长亲自去向司令员报告。

周希汉知道此事吗?纵队司令员陈赓是怎么处理的此事?邓政委知晓后,又说了什么?这一切都要从平汉铁路破击战说起。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遭到国民党军33个旅的围攻。为了减轻大别山的压力,军委命令华野“西线兵团”和"陈谢兵团(陈赓、谢富治)破击“平汉、陇海铁路”,围攻郑州、开封等地,调动围攻大别山的国民党军回援。

平汉铁路被破击后,处在平汉线上的漯河失去了交通枢纽地位,加上地势平坦、无城墙难以固守。敌守军只好缩进漯河以北的郾城,依托其既有城墙和防御工事继续抵抗。

漯河是国民党中原战区一个重要的后勤补给站,里面的物资堆积如山,大多数还都是美国货。周希汉决定拿下漯河,为此他还制定了“明攻郾城,暗取漯河”的计划。

周希汉先派28团的2个营突击郾城,把敌人稳在城内;第30团横在郾城和漯河之间,切断两城的联系;29团和28团的另一部进攻漯河。

战后,缴获甚多。用周希汉的话说:“我们发‘洋财’了。”

进攻漯河,是周希汉的“即兴发挥”。像《亮剑》里的李云龙一样,只要瞅准时机,看到“肥肉”后总要去咬一口。周希汉没想到,这笔“洋财”相当雄厚,够几个兵团的供给!



当时,周希汉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围歼驰援郾城的李铁军第五兵团。周希汉离开的时候,嘱咐供给处长,让他把缴获的战利品仔细清点,上交和自用的搞清楚。

当时前委有个“自给自足”的精神,供给处长就把东西留太多了。部队整休时,周希汉看到一个团长脖子上围着狐狸皮做的围脖,觉得不像话。他批评道:“以后只能见你老婆时候带,不然就撸了你!”

有个战士分了一管牙膏,以为是什么糖果,馋的时候就舔一舔。就像周希汉第一次吃冰激凌一样,以前没见过,很新奇。

1948年,刘邓大军下山后来到平汉铁路西侧休整,与周希汉的部队成了近邻。大别山的斗争是相当残酷,战士们从山上下来,大部分人都很“寒酸”,冬天只穿着单衣。

周希汉了解后,命令供给处长,尽快把旅部的御寒物资送过去。就在供给处长跑去筹措之时,有人反映,周希汉部“窝藏战利品”。

周希汉当时本想着狠狠地批评供给处长,但看到供给处长加点加班的清点物资,导致两个眼睛像核桃一般大,他的心立刻软了。周希汉是出了名的“护犊子”,到嘴边后也就剩“胆子太大了”这种话。



这件事要追究下来,周希汉完全可以把责任推给供给处长。但周希汉的性格是,不论大事小事,先揽在自己身上。其实,周希汉也想到了解决办法,与其把战利品运到别处,说不准要出事,还不如就近支援了从山上下来的同志们!

纵队司令员陈赓,接到举报后,并没有大发雷霆。有人说,陈赓对部下的亲疏相当明显。他对周希汉的信任,几乎到了别人妒忌的程度。在现代社会里,有些领导喜欢“端水”,喜欢的不敢过分亲近,对不喜欢的、经常捣蛋的反而给“好处”,以换取自己“公平公正”的名声。

不过话说回来,周希汉做的事情是有问题的。为此,陈赓决定,让周希汉除了拿出物资外,还要送一批重武器支援兄弟部队。周希汉久经沙场,太知道重武器对一支部队的重要性。

但是,毕竟自己有错在先,他只好“不舍得”地点点头。



不久,中原军区的首长来了。1948年,中原军区成立,由刘邓统一指挥中原地区的野战军,包括中野、华野。华野司令员陈毅和周希汉握手的时候,幽默地说,周希汉同志,听说你在漯河发了财?

陈毅当时可能不知道“战利品风波”,只是针对漯河“大丰收”说的。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希汉尴尬地耷拉着脑袋,许久才说:“都已经交上去了。”

此事,尽管有陈赓“捂盖子”,但最后还是惊动了邓政委。对此,邓政委只说:“就是要有全局观念。”虽说这话有点儿不痛不痒,但也是在给周希汉敲响警钟!

这次发“洋财”,有个有趣的插曲。供给处长给大伙每人发了一顶蚊帐,可是大冷的天,加之部队要经常转移,背着这么重的东西,一点儿也不方便。

大伙之前根本没见过这么宝贝的东西,所以,拿到手后都小心地保管着。周希汉原本是不同意发蚊帐的,但看到战士们个个乐呵呵的,他也就默许了。

此事在邓政委作出评价后,就完全过去了。周希汉没有因此事再受过什么批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