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第二十一军副军长刘正昌

刘正昌,原名刘成仓。1923年7月8日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石涧区田花乡黄家祠堂。由于家贫,刘正昌读了两年私塾后辍学,给地主放牛。期间,村上的地下党员教书先生继续私下教他念书,常讲一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故事和革命道理给他听,为他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1938年3月,刘正昌参加了新四军第四支队,连队登记新战士时文书误将“刘成仓”误写成“刘正昌”,自此改名为刘正昌。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新四军后,任第四支队七团特务连侦察排战士、班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刘正昌任新四军第二师四旅十团九连连长等职。参加了开辟和巩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正昌随部北上山东改编入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二师四旅十团三营九连、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四旅十团九连,任连长、指导员。1946年6月解放战争开始后,刘正昌带领连队参加了朝阳集战役。12月中旬,任第九连指导员(缺连长)的刘正昌带领连队参加宿北战役,随部担任宿新线上蔡圩穿插任务。在打退敌两次反冲击后全连只剩9人,刘正昌胸部中弹,鲜血直淌,他一手捂着伤口,一手高举着驳壳枪继续指挥战斗,最终击退敌反扑。


1954年,刘正昌参加志愿军英模团回国时留影。(图源网络)

1947年1月,刘正昌随部编入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四师十团,任第三营九连指导员,第三营副营长、营长。参加了白塔埠、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胶河等战役战斗。1948年3月的益林战役中,时任副营长的刘正昌先先后率领第七连和第九 连突击,打下敌河边地堡,打退敌两次反扑,突破了敌阵地。在随后的总攻战斗中,刘正昌和营长刘光甫观察到当面之敌有企图突围迹象,当即命令各连停止射击,使敌误判这里防守薄弱,俘虏了企图从昆突围500多敌人,缴获了三四十挺轻重机枪,8门迫击炮和六O炮。同年冬,时任营长的刘正昌带领全营参加淮海战役,在文庙战斗中仅用一个多小时就消灭敌人一个连,全营各连都立功受奖。1949年10月,刘正昌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一师一八二团参谋长、副团长。参加了渡江战役和浙江登步岛渡海作战。

1950年10月1日,刘正昌被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在第二十一军上报的推荐这材料介绍刘正昌说,刘正昌“在十余年的艰苦斗争中,参加战斗60余次,9次负伤。他和他领导的部队,多次完成任务,创立了功绩。在完成战斗任务中,他们曾俘虏敌人官兵1112名,缴获迫击炮、六O炮30余门,轻重机枪47挺,长短枪700余支。他是一个能接受新鲜事物的人物,因此在党的长期培养教育下,在政治上,军事战术上都进步很快”。


刘正昌在平型关战场遗址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1953年,刘正昌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六十一师一八一团团长。参加了金城反击战。1955年,刘正昌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9年9月,任第二十一军六十一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1973年,刘正昌任第二十一军副军长。

刘正昌荣获了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是中共十大代表。

1976年4月18日,刘正昌在青铜峡演习返回途中,因路基塌陷不幸殉职。时年53岁。(据童来喜等主编《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未授将衔的军以上干部》改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