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算将敌军一网打尽,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1948年,粟裕为了渡江南进一事,专门上阜平找毛主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没想到毛主席听了他的话大吃一惊,对他的想法有些不敢置信。

毕竟当时国民党的兵力比我军要多得多,粟裕居然敢直接说出这样的话……



渡江南进

1948年1月,为了扩大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毛主席再次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毛主席让粟裕率领华野三个主力纵队渡江南下,开辟江南战场,吸引大别山的兵力回援。

这样一来,既能帮助大别山的中野减轻压力,也能让华野将战火引向国统区。



一直在解放区打仗,对解放区的破坏是很大的,对我军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战争使老百姓没办法好好耕地,这样一来我军的后勤就容易出问题。一开始的时候敌强我弱,所以战争必须要在解放区打。

因为敌人是进攻的一方,我军则是被迫防守与反击。



但解放战争打到现在,敌人在战场上已经没有那么强势了,甚至他们的进攻战略都被迫改变了。

而且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老蒋很明显就慌了,他害怕我军将战争引向国统区。所以他将白崇禧集团派了出来,专门对刘邓大军进行围剿。



毛主席意识到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因为老蒋为了消灭刘邓大军,在长江的守备力量就松懈了。只要我军抓住这个时机,就能以最小的代价渡江。

这样一来,老蒋为了消灭我军渡江的这部分部队,必然要将更多的部队调回江南,我军就能有更大的自由。



之所以要选择粟裕,是因为毛主席相信粟裕的能力。粟裕有三年游击战争的经验,毛主席认为,粟裕带兵渡江南下之后,有足够的实力应对所有情况。

不过后方的战术,刘邓大军已经实施过,并且很明显是成功的。所以毛主席认为,粟裕理所当然也会成功。



但对于这件事,粟裕却有不同的看法。

毛主席为什么非要让他下江南,除了将战争引向国统区,还有就是毛主席认为,此时并非打大型歼灭战的时机。

因为敌人采用避实击虚的战术,所以无论是刘邓、陈谢还是陈粟,都无法单独和敌人打大型歼灭战。



最好的办法,就是三路大军互相配合,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打歼灭战。

所以粟裕在接到毛主席下江南的电报之后,将自己的想法汇总了起来,以电报的形式发给了毛主席。

粟裕这封电报过来的时候,毛主席正在筹划让他下江南一事。



第二封电报

其实自孟良崮战役结束之后,粟裕就一直想打大歼灭战。但要打大歼灭战,首先就要在兵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但很明显此时华野并没有占据那么大的优势。

整编第74师被消灭后,老蒋吸取了张灵甫的教训,在中原集中了六个机动兵团。



而在不久之后,华野还进行了七月分兵,进一步削弱了粟裕打大型歼灭战的可能。

毛主席为什么反对他打大型歼灭战呢?实在是被华野的伤亡报告吓到了。虽然华野打了不少大仗,消灭了不少硬茬子,但他们自身的伤亡也很大。



尤其是华野的王牌纵队,有的部队伤亡甚至超过三分之一。对于一支部队来说,这样大的伤亡,根本不利于长期作战。

伤亡部队补充了新兵,新兵的战斗力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老兵的水平。为了华野的可持续发展,毛主席必须扼制华野,不能让他们继续打大仗。



这才有了华野后来的七月分兵,有了毛主席出手解散兵团,并强调要打中小规模歼灭战。

尤其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后,毛主席看到了不要后方的战略的好处,所以才有了他让粟裕渡江南下的事情。

但很明显,粟裕的想法和中央完全不一样。



他的第一封电报发过去的时候是1月22日,当时毛主席刚给他发了让他南下的电报,时间定在了同年的四月到五月份之间。

他虽然给毛主席回了电报,但自己也在准备南下的各项事宜。在毛主席的回电中,告知粟裕计划不变,跃进江南的行动继续。



渡江南下,还是无后方作战,走得甚至比刘邓跃进大别山还要远。粟裕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当年的北上抗日先遣队。

渡江南下,和当年的北上抗日是一样的,都是无后方作战。那支部队也是一支很能打的部队,甚至不比主力部队差。



但在无后方挺进的情况下,部队在路上减员严重,行程还未过半,部队的减员便超过一半了。

这次华野要走更远的路,面对比当年更大的困难,粟裕深感前途未卜啊!

所以无论如何,他都不想重走当年的老路,因此他思考再三,还是决定再次向中央发电报。



改变想法

粟裕两次大胆直陈,让陈老总大为震撼。陈老总当时不在华野,粟裕最开始是向他提出自己的设想的。

陈老总问他:“中央让你过江,但你自己不想过是吗?”粟裕的回答很坚定,他在这件事上很固执。



陈老总没办法,只能替他向毛主席汇报此事。毕竟他不在毛主席身边,只靠一封电报根本说不清。

毛主席听了陈老总的汇报,直接给陈粟发电报,让他们一起去中央所在地和他面谈。

毛主席对粟裕的意见十分重视,在粟裕到了之后,专门召开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让粟裕将自己的想法完整说出来。等粟裕说完之后,毛主席惊讶地问他:“你想将江北的国民党军队一网打尽?”

粟裕点点头,按照他的分析,中原战场上,华野中野完全可以派出10个纵队的力量。



到时候加上特种纵队和其他武装力量,我军完全可以和老蒋的精锐部队进行正面碰撞,打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

然而一旦华野的三支主力纵队南下,那这个目标就实现不了了。因为渡江南下之后,我军的力量就被分散了。



而且在粟裕看来,毛主席为什么要让华野三个主力纵队南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帮助中野缓解压力。

当时中野在大别山举步维艰,老蒋的嫡系精锐和桂系都包围了大别山。毛主席认为,如果粟裕渡江南下,老蒋很可能会将围困大别山的部队抽调一部分追击粟裕。



但粟裕向毛主席解释,江南地形不如江北开阔,对老蒋的主力部队并不友好。一旦老蒋将主力部队调回江南,很可能会陷入被动。

而想让老蒋调桂系更不可能,老蒋好不容易将桂系放在眼皮子底下监视,将他们调回江南不是放虎归山吗?



所以,老蒋很大可能不会放弃中原战场。如果只是为了赌老蒋会放弃中原战场,因此将华野三个主力纵队调到江南,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

在粟裕的劝告下,毛主席最终放弃了让粟裕下江南的想法,选择了让他留在江北,准备和国民党打大型歼灭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