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突袭,一位女性蜷缩在墙角紧紧抱着怀中的婴儿;一名男性试图要撑住即将垮塌的屋顶……这是记者近日在青海省喇家遗址一号馆看到的。
这座被灾难定格的远古聚落,地处黄河上游,距今约4000年。一些房址内的人类遗骸诉说着:无论文明如何演进,爱是永恒的。
喇家遗址是黄河上游地区发掘的、以新石器时代为主的大型聚落遗址,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大型史前灾难遗址,保留有史前地震、黄河大洪水和泥石流等多重灾难遗迹。
这是喇家遗址博物馆全景。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据喇家遗址博物馆馆长武秀兰介绍,遗址发现于1981年。考古发掘陆续发现有人骨遗骸的房址。目前,已发现清理房址达70余座,有人骨遗骸的房址7座,清理出男女老少人骨遗骸30余具。
这些房址现已向社会公开展示。这一幕幕被灾难定格的瞬间,让每一位参观者震撼。
记者在F3号房址旁看到,房内有两具人骨。一位女性双膝跪地,臀部坐落在脚跟上,双手搂抱着一位幼儿,幼儿依偎怀中,双手也紧楼着大人的腰部。
“经过DNA检测证实,这对‘母子’并无血缘关系。这位女性用本能,将他人的孩子护在身下。”讲解员冶蒙娜说,相似的守护姿态在遗址各处重现,即便面对地动山摇,生命最后的本能仍是守护所爱之人。
这是喇家遗址博物馆F3号房址内的“母子”遗骸。新华社记者 李占轶 摄
在另一处房址,考古学家清理上半部分时,发现了一名年龄约40到45岁的成年男性。继续清理时,他们发现这名男性身下还压着一个小孩。更奇特的是,小孩还保持着生前的姿势,正用小陶杯喝水。
冶蒙娜说,这说明地震来得特别突然,大人的第一反应是跑过去护住孩子。
灾难定格了死亡,也保存了文明的细节。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座灾难性遗址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跨越千年的文明火种——当灾难按下暂停键,爱让生命获得永恒。(记者汪伟、王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