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5月18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

榆林沙河公园化身文化磁场

全市多家博物馆

以“社教集市”的创新形态齐聚于此


从黄土高原的烟火往昔

到汉画像石的雄浑气象

从宋夏文明的风雅遗韵

到明代戍边的铁血长歌

市民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

触摸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肌理

聆听着千年文明的悠远回响


民俗浸润 邂逅陕北风情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走进榆林民俗博物馆沙河展区

仿佛踏入一幅流动的陕北风情长卷


石磨转动间豆香四溢

豆汁潺潺流出

孩子们亲手体验着榆林豆腐的古法制作

感受榆林美食的独特魅力


伴随清澈嘹亮的陕北民歌

一幅幅生动的陕北剪纸在指尖诞生

市民游客一边欣赏体验

一边打卡留念

将黄土高原独有的生命力定格在艺术瞬间



一旁的榆林民俗博物馆四合院展区

同样充满欢声笑语

摊黄的焦香、奶茶的醇厚

交织成老榆林的味觉记忆


在浓缩的四合院景观前

不少市民争相体验织毯织布等传统技艺

微风吹过

旧时光的闲适与温情格外浸润人心


“一大早我就带孩子来到这里,

今天的活动丰富多彩,

让孩子们对陕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以后我们会经常带她走进博物馆,

通过更多活动了解本土历史文化。”

市民范亚峰说

汉韵寻踪 重现大汉风华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来到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展区

只见孩子们身着典雅汉服

仿佛从历史深处走来


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和指导

他们身姿端正,深情庄重

尽情探寻汉代礼仪文化的精妙



博弈、射箭环节中

大家屏气凝神

专注体悟汉代运动的力与美

现场喝彩阵阵,热闹非凡


该展区还精心设置了造纸术、印刷术、

拓印、汉画团扇等体验环节

市民游客用灵巧的双手

传承古人的智慧结晶

让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们希望让观众通过各种体验,

多角度、全方位了解汉代

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仿佛亲眼目睹了当时人们的

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

从而更深入的感受汉代文明的独特魅力。”

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讲解员杨洋说

史海溯源 探寻文明根脉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来到余子俊纪念馆展区

明代武器陈列如沉默的卫士

诉说着往昔的金戈铁马

作战器械模型似时光切片

定格着曾经的军事智慧


青少年们簇拥在展品前

聆听讲解员讲述明代军事防御的故事

手工青花瓷和榆林卫城手绘体验

更是让孩子们对明代科技工艺

与军事防御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移步宋夏历史文化博物馆展区

“宋雅拾趣”与“西夏印记”

两大主题活动相映成趣

点茶、插花、焚香、挂画等

宋代文人雅事次第展演

参与者们在空灵氛围中

品味着古人的细腻与雅致


西夏文字课堂上

大家通过活字印刷体验

见证西夏文字的创制与演变

穿梭在展区内

历史的厚重与生动跃然眼前


“今天的活动让我发现,

原来我的家乡藏着这么多故事,

这次参观就像打开了历史的魔法书,

我要把这些知识讲给同学听,

以后经常去博物馆寻宝!”

市民高梓恒说

传承新章 绘就文博宏图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从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

到历史场景的生动再现

这场博物馆日盛会

以创新为笔,以文化为墨

绘就了一幅跨越时空的文明长卷

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文化工作者的匠心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

全市各博物馆打破传统展览的边界

让文物从展柜中“走出来”

让历史在互动中“活起来”

不仅为市民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更为榆林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探索出全新路径


“我们希望通过体验式、互动式的创新活动,

让博物馆真正成为

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耕地域文化资源,

以创新驱动发展,以传承凝聚力量,

打造更多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社教活动,

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注入新动能。”

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闫惠说

记者 周海月 王阳 见习记者 刘璐

编辑 刘雅娇 校对 谢婷 责编 李治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