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千里,情牵意连。5月15日,由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伊犁州苏伊文化交流中心、连云港市博物馆、淮安市博物馆、扬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国色之美 不可方物——中国传统色彩文物”展览在伊犁州博物馆开展。



作为巡回展项目,“国色之美 不可方物——中国传统色彩文物”展览入围由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终选项目名单,入选2025年度江苏省博物馆纪念馆重点展览项目。首展伊犁,让“苏韵”馆藏行至千里,体现了苏伊两地在文化交流、文博领域的深度合作。

在展览开幕式的致辞中,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馆长朱海燕介绍了办展意义,以及盐城独特的生态景观、深厚的历史人文情况。她表示,将以此次展览作为两地博物馆交流合作的一个新起点,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继续探索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博事业的新路径,持续加强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谱写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桃红色是何色?“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青色又是如何?展览以色彩为主线,分为“桃红”“凝脂”“缃叶”“沉香”“群青”“墨黑”六大板块,展出文物展品120件(套),旨在让观众领略数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色彩美学。



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馆藏的庆远千户铜官印,有着如沉香般静谧与沉稳的褐色,仿佛凝固的历史讲述着传承和延续。连云港市博物馆馆藏的矾红五福万寿瓷碗和橘红金彩花边瓷,通过热烈奔放的鲜艳明媚之红,展示出最中国的文化图腾。淮安市博物馆馆藏的白瓷观音像,以纯粹、洁净、无瑕的凝脂之白反映出古人内心的宁静安乐。伊犁州博物馆馆藏的镶嵌红玛瑙虎柄金杯,以其夺目之金,展示着隋唐时代新疆地区璀璨的历史文明。扬州博物馆珍藏的长沙窑青釉褐彩小鸽,体态娇小可爱,群青之中蕴藏着勃勃生机。

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情感深处皆有倾城“国色”。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就已懂得在陶器上运用天然原料绘制彩色图案和线条。不同朝代则对色彩各有偏重,创造出独具意蕴的东方审美。展览将这些富有“高级感”的色彩汇聚,通过系统性展示中国传统色彩文物,完整勾勒出古人的色彩语言体系,传达出古人的美学智慧与哲学理念,让伊犁各族群众邂逅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5日。

江南时报记者 杨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