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二十二届(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揭晓,安徽博物院“天下中都——明洪武时期精品文物展”获评优胜奖。这个展到底有啥魔力,能在众多展览中脱颖而出呢?咱们一起来瞧瞧~
400件(套)文物再现中都
本次展览由安徽博物院、凤阳县博物馆、凤阳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联合国内10余家文物收藏单位共同打造。
展览聚焦明洪武时期历史文化,以明中都遗址出土文物为主体,安徽全省及周边省市元末明初相关文物为补充,精选近400件(套)文物,尤其是选取了山东鲁荒王墓出土文物,南京、合肥、明光等地明初功臣墓出土的各类精美文物,增加了展览的观赏性,丰富了明洪武时期相关背景的介绍,增强了观众对中都营建的理解和思考。
展览通过“日月重开”“择中建都”“中都遗韵”三个部分,复现了六百多年前大明中都的璀璨辉煌。
“中”字元素串联展陈巧思
展陈设计空间布局层次清晰、逻辑严谨,巧妙地提取“中”这一形象元素,在海报设计、沙盘制作、场景搭建、展品组合等多个方面予以使用,用独特的展示叙事语言,突出了明中都城的考古成果,并与中国古代“择中建都”的理念相契合。
基于明中都遗址考古的最新成果,打破以往设计模版,将沙盘模型和主题照壁相结合进行展示,同时通过对大场景的城墙砖布设、建筑构件展示台以及假想明中都宫墙的精心打造,复现了明中都城昔日的璀璨辉煌。
展览还特别设置了“搬运城墙砖体验”的互动装置,让观众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城墙砖的重量,在角色体验中深刻理解明中都建设的艰辛与伟大。
学术背书支撑深化解读
展览致力于国内重大考古成果活化利用与阐释传播,以数十年明中都研究成果为基础,近十年凤阳明中都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为支撑,将史料、馆藏文物和考古发掘成果相结合。展览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学术支持,相关研究论文和考古成果为展览提供了扎实的学术基础。
展览期间,组织了“传承·创新:安徽明文化资源利用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天下中都——明洪武时期精品文物展’展效评估会”等多场学术讲座和国际研讨会,邀请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等领域专家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这些学术活动不仅丰富了展览的内涵,也提高了观众对明洪武时期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的理解。
文旅融合激活文化体验
依托本次展览,原创开发明中都主题研学游,串联特展与明中都皇故城遗址公园、明皇陵等实景景点,让观众在观展之余实地探访历史现场,深度体验安徽独特的明文化魅力。通过“展览+遗址+景点”的立体化体验模式,构建起完整的明文化认知体系。文化展示与旅游体验的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文化获得感,更带动了凤阳文旅资源的活化利用。
展出期间,接待观众 56 万人,其中未成年人观众 11万人。开展明中都主题研学游、诗词音乐会、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展览直播、宝藏小猎人中都寻珍、大明中都谜团追踪记等线上线下活动30场,受益612.6万余人次。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学习强国平台、文博圈等三十余家媒体报道324期,社会反响热烈。
线下展览虽已收官,精彩内容仍在我院官网数字展览持续呈现,欢迎随时云观展!
供稿:冯慧
编辑:刘婷婷
审核:胡雪峰
终审:卞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