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一旦付东洋

—《红楼梦》与杨贵妃

作者:归途如虹

No.1


记得我读大学期间,和两个女同学一起讨论《长恨歌》,她们俩一致认为杨贵妃和唐玄宗都不是好东西。

《红楼梦》里就提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第二回里,贾雨村把唐玄宗视为秉持了“正邪二赋”的情痴情种,视为和贾宝玉一样的人。

说唐玄宗是情痴情种,主要是因为《长恨歌》和《长生殿》这两部文学作品对唐玄宗和杨贵妃形象的塑造。大家同情甚至是欣赏的唐玄宗和杨贵妃是经过文学家艺术加工之后的一对痴男怨女。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并没有直接塑造杨贵妃的形象,而是把书中的几位女性和她进行类比。


No.2

元春


第一个就是贾元春。贾元春的命运轨迹和杨贵妃可以说是如出一辙,被皇帝看中,煊赫一时,最终却香消玉殒。只不过,贾元春没有改嫁的经历,也没有给家族带去多大的荣耀。

杨贵妃得宠后,杨家人是一个个平步青云,鸡犬升天,尤其是杨国忠,更是利用裙带关系和自己的敛财手段成了宰相。结果,在马嵬坡,这对兄妹双双被杀死,尤其是杨贵妃,“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死得非常凄美。

但是贾元春并没有利用自己的妃子身份为家人谋取政治上的福利。她的父亲和兄弟并没有因此加官进爵。尤其是贾政,到最后都“心中名利大灰”了。我觉得这既是皇帝为了防止外戚干政的结果,也是贾元春为了逃离政治漩涡,远离政治中心而刻意为之,她临终前都希望父母早日“退步抽身”。

让人唏嘘感慨的地方在于,贾元春都那么努力地保持低调了,她还是躲不过“虎兕相逢大梦归”,“荡悠悠,把芳魂消耗”的悲惨结局,还是沦为了宫廷斗争的牺牲品。

贾元春在省亲的时候点了一出《长生殿》里的《乞巧》。这出戏里有这样的唱词:“(生上香揖同旦福介)双星在上,我李隆基与杨玉环,(合旦)情深义重,愿生生世世,永为夫妇,永不相离。有渝此誓,双星鉴之。(生又揖介)在天愿为比翼鸟,(旦拜介)在地愿为连理枝。(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誓绵绵无绝期。(旦拜谢生介)深感陛下情重,今夕之盟,妾死生守之矣。(生携旦介)”

我想,贾元春点这出戏的时候也是希望自己和皇帝可以长长久久地恩爱下去。可惜,事与愿违,伴君如伴虎,贾元春失宠了。所以太监们敢于敲诈勒索王熙凤和贾琏,孙绍祖敢于欺辱贾迎春。贾元春不希望自己重蹈杨贵妃的覆辙,所以活得战战兢兢,还是没有逃脱不幸,实在是让人觉得惋惜不已。


No.3

宝钗.袭人


再来说说薛宝钗和袭人。《红楼梦》里薛宝钗被比作杨贵妃。第二十七的回目里有“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第三十回里贾宝玉说“体丰怯热”的薛宝钗像“杨妃”,引得薛宝钗心中大怒。

杨贵妃很美,开心起来是“回眸一笑百媚生”,难过起来如“一枝梨花春带雨”。薛宝钗也很美,“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而且“肌肤丰泽”,和杨贵妃一样珠圆玉润,美得清新自然,具有“妩媚风流”之美。她也曾经希望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才能入宫,却落选了。她“热毒”发作,灰心失望,一时都不想见人。

薛宝钗很羡慕贾元春可以“穿黄袍”,不知道她心里的苦。她知道哥哥薛蟠没有当杨国忠的本事,希望贾宝玉可以争气一点,结果贾宝玉总是死性不改。她旁敲侧击,指桑骂槐,多次劝贾宝玉改过,都没有效果。

薛宝钗也不希望成为杨贵妃第二,所以和生活奢华的杨贵妃不同,她生活简朴,不施粉黛,不佩珠玉。可是,薛家还是败落了。

有的人根据“钗于奁内待时飞”推测薛宝钗改嫁给了贾雨村。我不认同。真正改嫁了的是贾宝玉的侍妾,薛宝钗的影子袭人。而且袭人和杨贵妃一样,在丈夫活着的时候就改嫁了。而且,杨玉环和寿王就像贾宝玉和袭人一样,性格互补,感情不错。杨玉环是因为被公公看中而改嫁的,至于袭人为何改嫁,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袭人应该是一个“有始有终”,对贾宝玉有情有义的人。

第五十一回里,薛宝琴写了一首《马尾怀古》:“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为杨贵妃翻案,肯定其爱情经历,同情其不幸命运,体现出丰富真切的女性意识。我觉得这也体现出曹雪芹对杨贵妃的态度,并不觉得她是红颜祸水。

杨贵妃是红颜祸水吗?这个问题没有定论。我觉得她不是。当然她不是一个烈女和贤妃,但是她也不是一个坏女人。按照古代人的道德标准,她自然是红颜祸水,但是很多现代人应该不会这样认为。毕竟,没有她,安史之乱也会发生。当然,她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催化剂、见证者和受害者。《红楼梦》写的就是家族的由盛转衰,所以自然免不了写杨贵妃。


美并没有错,美是值得欣赏和珍惜的。错在贪恋美色,玩物丧志。杨贵妃和《红楼梦》里的美人一样,美得惊心动魄,却也都是薄命红颜。她们的薄命,主要错在男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