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恭王府的戏台上,十五岁的溥伟,握着把金桃皮鞘白虹刀耍得虎虎生风。这把刀可不简单,是他爷爷老恭亲王奕訢当年帮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信物。

底下看戏的贝勒爷们直拍巴掌:"瞧瞧,这才是咱大清的巴图鲁!"

要说这溥伟的命,真跟戏文里写的一样离奇。



他本是恭王府二房载滢的儿子,硬是被慈禧过继给绝嗣的长房载澄。十八岁那年,他穿着蟒袍接过恭亲王金印,手里攥着二百万两白银的家产,成了北京城里最阔气的王爷。有回在八大胡同吃花酒,他醉醺醺拍着桌子喊:"尚方宝剑在此,尔等听命!"吓得陪酒的姑娘直往门外躲……



1908年冬月十三,紫禁城的乌鸦叫得特别瘆人。

28岁的溥伟穿着杏黄朝服,在神武门外冻得直跺脚。宫里传出消息说慈禧要选新皇帝,他觉着这龙椅非自己莫属,论血统是道光帝嫡曾孙,论才干连康有为都夸"宗室第一人"。可他从晌午等到天黑,愣是没等来传旨太监。



眼瞅着月亮爬上门楼,一顶蓝呢小轿晃悠悠进了宫门。溥伟扒着门缝往里瞧,轿帘掀开竟是个三岁奶娃娃。

后来才知道这是堂弟溥仪,他爹载沣跟着轿子后头当摄政王。第二天圣旨下来,溥伟气得把朝服撕了个大口子:"老佛爷宁可选穿开裆裤的,也不要我这真龙种!"



1911年深秋,养心殿里吵得能把屋顶掀了。

隆裕太后哆嗦着手里的《退位诏书》,底下跪着的大臣七嘴八舌劝她盖章。突然"哐当"一声,溥伟踹翻黄花梨椅子:"有我溥伟在,大清不会亡!"吓得小皇帝溥仪哇哇直哭。



这话可不是光耍嘴皮子。转过天他就把恭王府的地契往当铺拍,换回二十万现大洋招兵买马。

八大胡同的姐儿们都说:"恭王爷魔怔了,天天往德国领事馆跑。"还真叫她们说着了,溥伟真跟德国人搭上线,在青岛搞了个"宗社党",连蒙古王爷都给他送马队。



要说溥伟这复辟搞得,比戏台上的《霸王别姬》还热闹。

1917年张勋复辟那会儿,他蹲在青岛崂山太清宫题匾额,愣是没去北京掺和。老道问他为啥,他摸着三官殿的香炉冷笑:"张辫帅那点人马,够给冯玉祥塞牙缝吗?"



等到"九一八"事变,日本人把他从大连请到沈阳,又是给披黄袍又是让祭祖陵。溥伟还真当自己要当"明光皇帝"了,结果溥仪一到东北,日本人立马变脸。

有回在长春街头,他看见自己的画像被换成溥仪,气得把怀表摔个稀烂:"合着我就是个钓鱼的饵!"



晚年的溥伟住在沈阳大西关,屋里就剩张瘸腿桌子和半截蜡烛。

当年威风凛凛的恭王爷,如今靠卖字画换窝头。有回邻居小孩偷他宣纸,他追到胡同口摔个跟头,躺在地上念叨:"本王给皇上写的折子......"



1936年开春,他蹲在新京(长春)的小旅社里咳血。临终前摸出块怀表,里头夹着张发黄的小像,是当年穿朝服等继位时画的。店伙计后来说,王爷断气前喊了句:"老佛爷,臣等......等到了......"可谁也不知道他等到了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