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进展】澧县中医医院血液透析室成功开展DSA下人工内瘘球囊扩张术

透析困境

透析"透不动" 怎么办?

真实病例



"咦,您这流量不太对劲啊。"不久前,因为长期患有糖尿病导致肾衰的病友老唐(化名)在接受常规透析治疗时,护士左调右调,发现他的血流量怎么也达不到预定的目标,设备总是报警,折腾了好一会儿,老唐无奈"下机",血透室孙杰丽医生经过检查发现,"是血管通路堵了"。



老唐迫切地希望把这条"生命之路"修通,焦急地问"今天透析没做成,这边治疗好后,明天能继续做透析吗?"接诊的孙杰丽医生请介入科吴学乾主任,陈勇医生会诊病人后,安抚老唐:"给你做个血管通路修复,顺利的话,术后2小时就可以出院了,明天正常透析。"



在介入科的协助下,在DSA引导下,老唐接受了PTA手术,医生采用导管技术,将球囊送入狭窄的血管内,通过球囊扩张使血管狭窄通畅。这种方法创伤小、见效快,老唐全程只需要接受臂丛局部麻醉,手术很快便顺利完成,第二天,老唐再去做透析,血流通畅,一往无碍。





据统计,目前我国需定期接受透析的患者已突破100万,其中湖南省澧县的患者超过1300人,对于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如同一座灯塔,而血管通路则是这条希望之路上的关键"生命线",其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透析效果与患者的生存质量。

依托强大的介入技术和丰富的血管吻合治疗经验,澧县中医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始终秉承"血管通路即生命线"的核心理念,成功开展多例“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PTA)”,实现了透析血管通路维护技术升级,为长期透析患者提供了更精准、安全的治疗选择。

延长“生命线”的PTA技术

血管通路狭窄是导致透析血流量下降、透析不充分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去,一些透析患者因血管通路"堵塞",不得不一次次在血管更"上游"的位置新建通路,也给不少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外科手术治疗狭窄的技术出现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困境,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可能损伤血管等缺点。

PTA作为一种微创技术,通过经皮穿刺将球囊导管送至狭窄部位,进行扩张以恢复血管通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性强等优势,逐渐成为治疗血管通路狭窄的首选方法。

户外的道路不维护就会长草、塌陷,生命之路又何尝不需要精心呵护?医疗技术的发展,就是为了在维护健康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从这个角度来说,PTA技术对透析患者意义重大,希望更多的患者了解这项技术,以更温柔、精致的方式,爱护自己的"生命线"!



澧县中医医院血液透析室以介入技术创新推动透析质量提升,助力患者回归高质量生活!

来源:指尖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