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中国和越南的关系渐渐趋于缓和,因此当时的越南领导人阮文灵带领着其他重要人物来到中国详谈友好建交问题,而越南国防部部长武元甲也在其中。

武元甲在中国有一群好朋友,比如朱老总是他的学长,在抗日战争中的粟裕将军,在让的心中非常崇拜他们,而这次来到中国并没有与之相见,而是见了杨得志。



当得知越南的武元甲想跟自己见一面的时候,杨得志直接拒绝,担任越南国防部部长的职位,按道理来说是有资格的,那杨得志为何拒绝他呢,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1. 中越关系的转变

中国和越南可以说是并肩前行的战友关系,早在二战时期,两个落后的国家直接成为了大国侵略的目标,那时候两个国家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时候的的中国和越南惺惺相惜,两国在军事和经济上面互相帮助,在同仇敌看的情况下将外国侵略者赶出了国土,因此,两国的关系亲上加亲,好的不得了。

二战结束之后,中国进入了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强烈攻势,共产党一再退让,而此时的越南被法国侵略者入侵,看不惯曾经的战友受到欺负。



但此时的中国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前去支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腹背受敌,好在越南政府坚持到了中国内战的结束,共产党赶紧派出陈赓大将领军前去帮忙。

陈赓大将来到越南之后便开始分析他们的战场局势,制定符合越南军队的战略战术,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多年战术经验倾囊相授,指挥武元甲战斗,最终将法国侵略者赶走。



越南队中国军队的了解也是在这个时候,从陈赓大将中看出了中国军队的强硬之处,也正是这样的品质,才让中国军队赢得了每场战争的胜利,就在陈赓回国之时。

胡志明和武元甲等人非常不舍,就连越南人民都齐聚大街欢送陈赓将军,如此可见中越之间的友情颇深,中国看到越南因为战争需要重建的问题,给予了经济上的帮助。



可就是这样,也挡不住越南队中国的恩将仇报,时间来到70年代,越南南北实现了统一,眼看自己军队实力得到增强,就开始目中无人。

刚开始只是入侵了自己邻国柬埔寨与老挝,尝到甜头的越南野心越来越大,开始骚扰中国边境,刚开始以为他们会念及旧情,不会对中国开战,中国也没把这当回事。



可是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得寸进尺,中国不得不进行自卫反击战,越南政府也表示: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能打的早就去世了,如果开战不一定能赢我们呢。

2. 自卫反击战

党中央看到中越边境情况日益恶化,经过深思熟虑,由徐帅和聂帅坐镇党中央,派遣广州和昆明两大军区前往支援,也就是许世友和王必成。



两位将军在收到党中央的调令的时候,迅速操练起自己的军队,准备在这场战争中大显身手,好给自己的军旅生活画上完美的句号,但在出发前夕,中央又发来一张调令。

其中的内容主要是将王必成换成杨得志前往出战,主要是因为杨得志早在之前就援助过越南,对越南的地形和气候非常的熟悉,在一定程度上对战争有所帮助,



那时候调令下的太急,距离出发不到三天的时间,杨得志接到命令之后明显感到了压力,战争最忌讳的就是战前没有时间准备,但这是关乎保家卫国的大事,容不得马虎。

当初越南知道我军要派遣军队的时候,他们明显害怕了,因为他们见识过中国军队的厉害,在武元甲心中最敬佩的就是粟裕,只要不是他带队前来,我们便大可放心。



于是,越南就派人前去打探消息,在知道前来的将军是许世友和杨得志的时候,武元甲瞬间轻松了起来,对这两个大将并不了解,也不认为他们能赢下这场战争。

许世友指挥的东线兵团如猛虎出山,从广西方向向越南境内发起凌厉攻势,万炮齐发,火光映红天际,战士们勇猛冲锋,迅速突破越军的第一道防线,向纵深推进。



在攻打高平、谅山等重要城市时,遇到越军顽强抵抗,但将士们毫不退缩,经过激烈战斗,成功攻克,给予越军沉重打击。

与此同时,杨得志带领的西线兵团在云南方向也展开了激烈战斗,他们强渡红河,克服复杂地形带来的困难,对越军据点发动攻击。



在老街、柑糖等地,双方展开激烈争夺,我军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灵活的战术,逐渐掌握战场主动权,歼灭大量越军,摧毁其防御体系。

3. 拒绝见面

两路人马可谓是配合得当,整个作战过程中,许世友和杨得志紧密遵循党中央战略意图,灵活指挥,全体将士英勇奋战,最终达成作战目标。



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撤军,至3月16日,我军全部撤回国内,对越自卫反击战取得重大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

战争结束之后,越南见识到了中国军队的厉害,自己低估了两位将军的实力,自那以后再也不敢贸然的对中国发起进攻,中国与越南的关系因此恶化。



在今后的几年里,越南好似不服气被中国的军队打败,就一直骚扰中国的边境,但也只是些小打小闹,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时间来到1990年,两国的关系的到了缓和,当时的越南领导人阮文灵来到中国商谈中越和谈的事情,武元甲也在其中,他不仅仅是想见见之前的好朋友。



还想见一面之前领导越南自卫反击战的杨得志将军,这样的要求本是缓和两国关系的绝佳时机,就在秘书去请杨得志将军,谁知杨将军直接拒绝。

还说出:“我不可能见他,我无法面对在越南反击战中失去生命的6000多名战士,”在杨将军心中,两国的关系本该可以一直友好下去,战士们就不用牺牲,这也成了他的遗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