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女性被束缚在深宅大院之中,依附于男人,极度压抑。

到了近代,女性自由解放,女权运动崛起,那时候女性争取同工同酬,争取参政议政的权利,涌现出一大批后世敬仰的大家,如邓颖超、宋庆龄、杨绛、林徽因等。那时候的女性独立自主,积极参与国家建设,毛泽东主席都赞道:妇女能顶半边天。


然而到了现代社会,女权的发展让人大吃一惊,女权变女拳,引发社会大讨论。所以我不禁想问,女拳打到最后,到底伤了谁?

其实,所谓女权运动不仅仅咱们中国存在,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几乎同时掀起高潮,甚至日韩更加严重,已经引发男女的社会对立。有阴谋论者,说这是西方国家让东亚社会去雄性化的歹毒社会实验,咱们且不论这个阴谋论。且说说日韩女权运动造成的社会矛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邻为鉴,可以知未来。

家人朋友们好,我是青衫弹史,用中国视角看世界问题。全文共3200字,请耐心阅读,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哦~谢谢!

声明: 本文独家原创,内容引用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章结尾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禁止转载盗版,谢谢~
日本:ATM男友躺平记

1968年日本经济超越西德,成为资本主义阵营第二大经济体。1988年,日本经济超越苏联,成为全球第二。


从1968年到1988年,这20年时间,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索尼、松下等日本企业出品的商品畅销全球。整个社会沉浸在财富的狂欢中,有日本人狂妄地喊出买下整个美国,竟也能得到诸多赞同,可想而知,那时候的日本有多么富裕。

历史早已证明,越是社会发展的越好,越是国家强盛,女性地位越高,女性权利越多。社会上可供选择的优质男性多了,婚姻的选择权掌握在女性手中,为了求偶,男性便会使出十八般武艺讨女孩子欢心,以求抱得美人归,这个时候女性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在日本发展的黄金时代,越来越多的女性步入职场,在企业中崭露头角,晋升高管。手中有钱的女性带动了日本的消费主义观,日本女性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在东京银座街头,随处可见手提爱马仕包包,身着香奈儿套装的女性,享受着经济独立带来的自由与自信。


相对应的是,日本女性的择偶标准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在日本具有相当有影响力的女性杂志《An An》提出“四男相伴”的理论风靡日本社会,成为很多女性的共识。所谓四男相伴是指:一个女性需要拥有四个不同类型的男友:买单男、跑腿男、礼物男和本命男。买单男负责在约会时慷慨解囊,支付高昂的餐费。跑腿男则像忠诚的仆人,随时听候差遣,开车接送、帮忙拿东西。礼物男定期送上精美的礼物,讨女生欢心。本命男才是真正的恋爱对象,通常要求具备高收入、高学历和高颜值。

是不是有种莫名的熟悉感,所谓的本命男是不是有种霸道总裁的即视感呢。

在这种思潮下,日本男性为了追到心仪的女孩,不得不努力迎合这种消费潮流,化身所谓的“ATM 男友”。情人节送项链、去高级寿司店吃饭,成为恋爱中的标配。那时候的日本男孩子无奈苦笑:“那时候追女生,就像一场烧钱的游戏,投入越多,似乎成功的几率越大。每次约会都要精心安排,餐厅要选最好的,礼物要够贵重,否则根本入不了女生的眼。”

可即使如此,日本社会上仍有大量男性找不到配偶,最终无奈单身。

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泡沫如绚烂的烟花般破裂,留下满目疮痍的经济废墟。股市暴跌,房地产价格一泻千里,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急剧上升。曾经繁华的银座,奢侈品店门可罗雀,写字楼里裁员的消息此起彼伏。


经济上的寒冬让日本男性面临工作上的裁员危机和收入上的锐减,与此同时,日本男性还需要承受恋爱和婚姻带来的经济压力。于是,日本男性的抗争开始了,“三不男人”的概念应运而生。早在1993年,日本东京就有人提出了“不结婚、不买房、不升职”的观点,成为“三不男人”的雏形。大量日本男性受此思潮影响,选择逃离高成本的恋爱和婚姻,回归自己的小世界,将花费在女友身上的钱转移到游戏机和动漫周边上,沉迷于二次元之中不可自拔。

在虚拟世界里,我可以拥有无限的可能,不用面对现实中恋爱的压力和烦恼,初音未来才是我的精神支柱。

如此一来,整个日本的结婚率和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

面对选择躺平的“平成废宅”们,在婚恋市场上,女性择偶标准也从高颜值高收入高学历的优质男性转为不家暴不负债不出轨的普通男性,特别是草食男受到女性的亲睐。

日本男性用躺平的不婚主义,打败了日益高涨的女权。对于国家来说,可谓是损失惨重,经济上增长乏力,民族延续上面临危机。


韩国:激进女权风暴

与日本男性的躺平,软暴力对抗不同,韩国男性选择了正面对抗。

在韩国,长期以来的男尊女卑观念,压制着女性权益。在家庭中,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缺乏独立的话语权。在职场里,性别歧视屡见不鲜,女性在晋升和薪资待遇上遭受着不公平的对待 。

20世纪70年,伴随着汉江奇迹的发生,韩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女权运动悄然兴起。在最初之时,女权运动目标主要在于反对家庭暴力、争取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教育权利,这些进步的呼声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一些女性社体纷纷成立,通过游行、示威等方式,为女性的权益发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国的女权运动逐渐走向极端。在2015年的时候,一个名为“Megalia”的极端女权组织横空出世,以 “女性至上” 为宗旨,秉持着极端的“仇男”思想,主张“消灭男性”,该组织一石激起千层浪。该组织肆意地在网络上发表对男性的辱骂和攻击。行为上也愈发疯狂,甚至出现了“堕男胎运动”。

Megalia的出现,让韩国社会的性别矛盾急剧激化,男女之间的对立情绪日益严重。男性开始对女权运动产生恐惧和反感,原本追求平等的女权运动,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性别战争。


反女权联盟迅速成立,在网络上和现实中与女权组织展开激烈的辩论和对抗。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韩国就业市场上,“反女权”甚至成为了求职者的“加分项”,因为企业担心招聘女权主义者会引发内部矛盾和舆论风险。

打着保护女性权益的名义,最终伤害到的全是整个女性群体,这样的事件发生的实在太多了。

2022年韩国总统大选,尹锡悦团队打出了“废除女性配额制”的旗号,迎合选民对极端女权的不满情绪,迅速赢得大量支持,最终成功当选韩国总统。


在韩国相亲市场上,性别对立的冲突,也让男女双方都充满了警惕和防范。

男方在相亲时,会格外关注女方是否是女权主义者。为了避免与极端女权者交往,他们会在见面之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女方的政治立场和社会观念。一些相亲平台甚至推出了“反女权认证”服务,男方可以通过填写问卷、提供相关证明等方式,获得这一认证,以此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增加在相亲市场上的竞争力。

现在撮合一对比解冻朝韩关系还难。男女双方在相亲时,都带着强烈的防备心理,很难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感情。原本美好的相亲,如今却变成了一场充满火药味的谈判。

韩国的这种性别对立冲突,让韩国少子化危机更加严重。韩国欧巴没有选择日本男性的躺平,选择用欧巴铁拳进行斗争。


终章

如果说日本的女权运动诞生出精致利己主义者,生活的巨大压力迫使日本男性选择躺平来无声抗议。韩国的女权运动则是极端铁拳,性别对立,压制男性来彰显女性优越,逼迫着韩国欧巴们奋起反抗,加剧了社会的对立。

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友爱的家庭,能够同时容纳男女双方,男性和女性不应该是对立的两面,而是相互扶持的帮手,都是一个家庭的支柱,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携手经历风雨,共见彩虹。

女权运动的初衷,是为了追求性别平等,消除性别歧视,让女性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能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机会。然而,在日韩等国的实践中,女权运动却逐渐偏离了这一初衷,演变成了一场性别战争,以平权之名,行斗争之实,曾经压迫女性变成了对男性的压迫,社会颠倒,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多么讽刺的一件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的平权,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追求男女之间的和谐共处,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制造对立和仇恨,让性别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以更加理性和包容的态度,去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和社会和谐。


作者:青衫弹史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转发、点赞、关注、评论、赞赏,您的支持对我很重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