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Talk君

大家好,我是talk君


今天咱们来唠一个扎心的话题:有人出生在罗马,有人出生是牛马。最近协和医学院的“4+4学制录取名单”被扒出惊天猛料,相信大家都知道了,这位董小姐,甚至把事件“主角”的肖飞都给压下去了。


咱们先品品这波神操作:“协和搞的"4+4临床医学试点班”,本意是培养复合型人才,设计初衷其实很美好,让物理、计算机等交叉学科人才进入医学领域。可实际操作中,硬生生搞成了“复合型关系户直通车”

被录取的董小姐,一个哥伦比亚大学(实际上是巴纳德学院)经济学本科生,摇身一变成为协和医学院胸外科医生。最离谱的是,她的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是“妇科影像学”,指导老师却是一位骨科院士。


咱们算笔残酷的账:普通孩子要考上协和医学院,别的不说,至少得先熬过5年临床本科+3年规培+3年专培,11年打底,这你才能有资格摸着手术台的边。

而“4+4”项目直接给关系户开绿灯,来自巴纳德学院毕业的董小姐只需花4年就能把手术刀塞进白大褂口袋,甚至还参与了国家级诊疗指南的编写,好家伙,前者是西天取经,后者是乘坐筋斗云?

当寒门学子在实验室熬夜掉头发时,有人已经用父母的资源,把医学殿堂变成了自家后花园。

而这个行业最吊诡的隐喻莫过于:救死扶伤的神殿里,有人忙着普度众生,有人专注普度自家人

董小姐的故事之所以引爆舆论,是因为它戳中了社会以及职场最痛的神经:“关系户”

当我们还在纠结上班该不该带薪拉屎时,某些人已经在职场VIP通道里横着走了。今天咱们就扒开职场遮羞布,聊聊这些游走在规则之外的关系户们。


说实话,关系户在中国早就是大家心知肚明的玩意,它的背后是精心设计的制度后门。协和4+4项目要求的两封“生物医学领域副教授推荐信”,普通人可能需要跪实验室三年才能拿到,但对某些家庭来说不过是场人情饭局。

话说回来,一般职场中的关系户有两种,一种是像董小姐这样的“传统”关系户,他们就像公司生态链里的貔貅,占着资源不出力

但今天要说的,是另一种关系户……你见过比社招员工还卷的关系户吗?

某招聘平台2024年调查报告显示,82.6%的职场人表示身边存在关系户,其中37.2%的关系户表现超出预期


虽然是凭关系进来的,但领导们也都不是傻子,上次和一个HR总监聊天,她说:“十个关系户里总有两三个真能打的,最重要的是他们自带的资源通道,可比猎头费值钱多了”

就这种“六边形战士”关系户才是最可怕的,左手握着董事长的直通内线,右手甩出吊打全组的用户增长曲线。

在知乎某万赞回答精准戳中痛点:“当关系户的方案真的更好时,反对他就成了阻碍公司发展,支持他又像给特权开路”

哪有人就会问了,遇上这种狠角色,我们这些职场草根咋办?如果你还只会背地里羡慕嫉妒恨,那格局可就小了。今天就把普通打工人的破局大法告诉你!

那就是:挖好你自己的“护城河”,打造只属于你的不可替代性

啥意思?就是一定要深耕某个细分赛道的实操经验,如此往往才能形成反制壁垒。比如某美妆公司发生过戏剧性反转:关系户空降主管三个月后,反而是深耕五年的配方师成了不可替代的“技术鲶鱼”,因为只有他能解决活性成分失稳的行业难题。

所以,不管是PPT美化也好、会议记录也好、甚至是调试设备,总要把一项变成你的专属标签。就刚才我说的那个HR总监朋友,手机里存着超过30家猎头联系方式,这才是真·铁饭碗。

下次再看到空降的年轻高管,别急着骂“关系户”。掀开那层神秘面纱,你会惊觉他们PPT里的行业洞察比你的年终总结还犀利,手机通讯录里躺着你想约三年都没见到的投资人。

这才是最可怕的事实:当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懂怎么玩转规则,除了连夜升级自己的版本,我们别无选择

记住,在当代职场,纯真年代早已终结,这里只信奉一条真理——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造火箭,而有伞的人,正在伞骨里暗藏冲锋枪。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赶紧关注视频号@一刻talks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