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留学市场,版本答案不在美国,也不在英国。澳洲算半个,但依旧不是。目前来说,根据国内留学生主流选择来说,港新才是主力,其次再是英澳。
为什么说未来几年,港新留学进入黄金时代?或者说,是不是已经进入繁荣期了?
No.1 本科选择去港新的人明显在增量!
不是英国和澳洲去不起,而是港新更有性价比。留学产业有没有增量,主要看本科学生的动向,而不是硕博。目前来说,国内家长,尤其是中产那波家庭,基本海申之后,都在优先港三或新二这些学校。
优先选择港新的原因也是觉得,港新相对来说更有性价比。全球环境变差,去英美留学每年60w起步,可能最好一个工签都捞不到。还不如就在港新读书,读完就留港新发展,薪资待遇其实普遍都还可以。尤其是国内珠三角地区的家庭,基本都在优先香港。
还有就是,港大这种学校,也在配合给名额。如果你申到了qs前百的其他海外大学,可以无缝置换港大的offer。这种回撤其实是有说法的,不只是港大在吸引更多条件好的留学生。而是国内大部分有钱甚至有权的那部分家庭,在为孩子选退路。海外的学校直接转国内的top名校不好转,从港大这种中转下,名校和荣誉度就都有了。而且认可度也有了。就业都是第一梯队。
No.2 港新申请难度在提升!
香港和新加坡的好学校其实是没佣金的,所以中介一般不主推港新留学,因为利益使然。推港新价格透明,回报率低。所以,留学中介一般都是拒绝推港新的,反而随时随地在助推英美澳加。
不过,没有留学中介的推波助澜,港新的热度依旧飞起。申请难度尤其是今年来到了最高点。无论本科还是硕士,港三新二的申请门槛和含金量依旧在增加。
这个门槛的增加是多方面的,一是国内考研保研的那波学霸表示港三我来了,难度一下就拉起来了。二是一些海本学校,比如英本,美本这种,也在往港新专,就莫名其妙的大家都想来香港,好像嗅到了什么机会一样。三是港四五六之后的那几个学校,也被国内一些双非学生给申爆了。真的是验证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话,主趋势下,香港教育大学都感觉要不差学生了。
No.3 香港在虹吸人才!
或有意或无意的,你会发现,香港又重新进入虹吸人才的时间段了。好多政策也是利好,可能和国家布局有关,毕竟你看股市也是在重点往恒生部署。
现在的国际关系真的比较复杂,和老美有gs战,而且持续中。除了一带一路的路线,香港可能就是一个中转站,会承接更多大陆不方便做但香港可以做的业务。
就好多嗅觉敏感的家庭已经意识到,香港可能又将迎来一波新的机遇。而这个机遇可能是更多的外企回流,更多的科创类企业在香港上市,更多的大陆企业要通过香港设立站点然后再为下一步出海做打算。
这种先发性是大陆目前不具备的,基本国内有什么动作,都是先在试点测试下先。近期,很多留学生也明显感觉到了香港在虹吸人才,提供了大量的优才,专才,高才等计划,吸纳更多优秀的留学生留下来。弥补前几年外企撤退的一段空白。
所以,有些消息灵通的家庭,已经开始提前布局香港或新加坡了。这种东西你想要吃到红利,就是提前落子,等大家都看明白了,各种政策和门槛就又收紧了。我预测,2026将会是港新真正最难申请的一年。
总了个结:留学真的是有周期的,而且每年都有板块的轮动,2018年以前,美国留学是红利期,2022年以前英国留学是红利期,2024年以前,澳洲进入了短暂的红利期,留下来的机会以及大赦都有过了。现在基本轮到港新要迎来辉煌时代了。当然,能持续多久不好说,就看国内怎么发展怎么部署了。
国内要有大动作的话,首先还得看香港的市场,你以为要经济内循环。其实不然,还得需要香港这种窗口,新加坡也是缓和地带。都需要留学生去填补缺口的。这几年的版本红利将会在这里。
PS:事先说明,我不是再吹港新,而是可以预见港新将进入版本答案期。利益不相关,所以大家可以好好去评估下港新的机会去。至于和我利益相关的英国留学,我觉得英国吃相太难看了,纯粹割韭菜心态,psw给你缩减时长,工签起薪上涨,永居年限拉长,就是防贼心态一样防你。如果你图留下来的,真的别来,当然,如果你只是刷学历,刷好学校镀金,英国今年的行情应该是很不错的。毕竟qs2026榜单要刷了,英国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