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龄先生是当今中国书坛守正创新的典范,其书法作品深受业内人士敬仰,同时也受到国际艺术界的高度赞誉,被世界名校聘为艺术教授,作为当今东方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向世界宣传推广中国书法艺术。
同时王冬龄先生也是民众广泛挞伐的“丑书”大师,他的“乱书”与曾翔先生的“吼书”、邵岩先生的“射书”并称为当今中国三大“丑书”。这个评价从一方面反映出当今书法审美的巨大差异,从另一个角度也证明了王冬龄先生在当今书法创新当中的先锋地位。
不过与曾翔和邵岩两位创新书家相比,王冬龄先生的创新还不够开放和彻底,依旧能显示出传统书法对他创新思维的束缚。
王冬龄先生的传统书法造诣深厚,这是业内公认的,曾受到老一辈书法家启功先生等人的高度评价,还曾被认为是当代复兴传统书法的希望。
然而王冬龄先生并没有躺在传统书法已经取得的成就上,而是大胆的进行创新实践,先后尝试过左手书、盲书、竹书、人体书等前卫创新模式,最终创造出了“乱书”,发掘出了除王书俊秀美和颜书古拙美之外的混沌美,为书法审美又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但是纵观王冬龄先生的这些创新尝试,依旧是完全建立在他传统书法的基础之上的,并没有完全突破传统书法的规范。
所谓左手书、盲书、竹书、人体书等等都是换了一种形式去书写传统书法,在形式和效果上有创新,但是其核心依旧是传统的笔法和结字。
他的乱书更只是传统书法文字的叠加而已,让传统书法展现出另一种面貌,内在还是传统书法,就像一个人换了一身衣服,但是并没有改掉言行习惯,所以给人的新鲜感也仅仅是一瞬而已,并不深刻。
以王冬龄先生对传统书法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仅仅将创新书法停留在这样一个尺度上,未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人们更期望他能够带给世人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启发。
与之相比曾翔先生和邵岩先生的创新则更具颠覆性,更为彻底。曾翔先生不但颠覆了传统的笔法和结字,更是大胆尝试使用新材料、新工具进行创作,连传统书法依赖的笔墨都抛弃了。
邵岩先生的射书更是将书法艺术完全倾向于抽象艺术和行为艺术,启发了人们对书法发展的多层次思考。
另外与曾翔先生每展必出新的高频率创新不同,王冬龄先生近几年的个展很久没有带给人们完全的新鲜感了,都还是传统书法与乱书、竹书等的组合,没有新的形式出现,估计王冬龄先生现在已经面临创新的瓶颈期了。
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不能要求太高,他于传统书法和创新书法取得的成就,已经足以载入书法史。但是对他创新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对以后的书法创新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