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返乡建房子的人是明显增多了。尤其是今年5月以后,因为有四类人员都可以把户口迁回农村了。可以预见,在后面农村建房子的人会更多了。
不过,很多人也发现了,就是如今回农村建房子,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不再是过去“想建就建”的了。而且在以后,农村建房的要求只会更高。
其中,在2025年农村宅基地家就迎来一系列新规,这些政策紧密围绕农民权益,对农村发展格局影响深远,农民朋友们务必深入了解。
其实在当前农村,闲置的房屋也有不少,很多农民都是长期在外地打工,老家的房子长时间空置。对于这种情况,国际是积极鼓励农民盘活这些闲置房屋。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国家积极鼓励农民盘活闲置资源。一方面,鼓励将闲置农房改造为民宿、农家乐或入股乡村旅游项目。
在浙江义乌,不少农户借此东风,将自家闲置农房改造成特色民宿,年收入高达12万元 ,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带动了乡村旅游业发展。
另一方面,闲置宅基地经审批可转为经营性用地,通过拍卖、出让等方式引入外部资本,收益由集体和农户共享。
如广东顺德试点“宅票换房”,有效探索了历史遗留问题的化解路径,为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新思路。
不过,在租赁宅基地时,最长租期为20年,且需经村集体备案,以此保障各方权益和规范市场秩序。
新规也明确了两大禁止事项。其一,禁止城镇居民和退休干部占用宅基地。
文件明确“两个不允许”:城镇居民不得购买农房或宅基地,退休干部不得在农村占地建房。
这一规定强化了宅基地集体所有制属性,防止城市资本无序扩张侵蚀农民生存保障,避免农村土地资源被不合理侵占,守住农民最后的生活底线。
其二,严禁改变宅基地用途。宅基地仅限居住使用,不得用于商业开发或建设别墅、会所等非农项目。
一旦违规,可能面临拆除、罚款甚至刑事责任,如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严守宅基地用途,是保护农村居住环境和耕地资源的关键举措。
此外,农民朋友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积极完成“房地一体”确权登记。
在2027年底前全国将颁发《不动产权证书》,明确房屋与土地的权属关系。
确权后,农民不仅能享受更高拆迁补偿,如山东试点地区补偿翻倍,还能获得抵押贷款便利,即便进城落户也可保留宅基地使用权,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
其次,了解自愿退出与补偿机制。农民可自愿退出闲置宅基地换取补偿,如安徽某县补偿标准为8万 - 30万元/亩,但需确保权属清晰且资金到位。
需注意,完全退出后不可再申请,部分退出可保留申请资格,农民要根据自身情况谨慎抉择。
最后,务必拒绝与城镇居民签订任何形式的购地、租地协议,避免合同无效风险。
同时,妥善保管宅基地审批文件、权属证书等证据,一旦遭遇强占或欺诈,及时向乡镇政府反映或寻求法律帮助,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2025年农村宅基地新规既为农民权益筑牢了坚实保障,又为乡村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
农民朋友们应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在政策框架内合理规划,把握发展机遇,共同推动乡村迈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