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远英德英城街岩前村的天顺鸽业养鸽基地,一排排蓝白相间的鸽棚坐落在山脚,笼舍内36万对种鸽在各自的“小套间”里悠闲啄食,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不久后,这里的一批乳鸽将通过货车运输抵达珠三角各大酒楼,成为广式茶楼里热销的“乳鸽皇”。





作为广东省肉鸽养殖的“隐形冠军”,清远英德市肉鸽出栏量常年保持广东省前列,每六只广东肉鸽里面就有一只产自英德。据统计,全市目前存栏种鸽约257万对,2024年肉鸽出栏量达3705万羽,产值约5.6亿元。近年来,清远、英德两级政府部门紧紧抓住实施“百千万工程”机遇,加快构建“2+2+N”十百亿农业产业体系,因地制宜推动肉鸽特色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农民致富。





量够大

英德是“养鸽专业户”

英德鸽的养殖历史能追溯至何时?

据《广东新语》记载,明末清初广东佛山有“放鸽会”,举行“三关赛”,第三关即为英德横石驿,赛鸽活动的兴盛,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鸽子养殖业的发展。从相关历史记载及英德地区老一辈养殖户的讲述中,可以探知英德肉鸽养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英德肉鸽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则是从2012年前后才开始的。伴随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对高品质禽类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英德作为优质肉鸽养殖的“舒适区”,吸引了越来越多创业青年返乡养鸽。

据介绍,鸽子饲养最适宜的温度为13℃~18℃、相对湿度60%,鸽舍夏季要凉爽防暑、冬季要保温防寒,鸽棚的容积大,搭建还要考虑防台风等。英德地处岭南丘陵地带,平地较多,适合搭建鸽棚,冬天甚少低温,又是清远受台风影响最小的地区,仅从抗风和保温设备的投入来看,就可比在珠三角养鸽降低大量的建设成本。



能“养好”,也得考虑能不能“卖好”。“英德靠近销区,珠三角城市基本都处于英德两小时交通半径内,区位优势明显。”英德市畜牧水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英德人没有很突出的吃鸽习惯,所养殖肉鸽主要销往珠三角、长三角等高消耗地区。

“我之前在广州从事家禽行业,发现广州人都爱吃肉鸽,而且需求量越来越大,感觉前景很好,于是决定返乡养殖肉鸽。”作为最早一批开启肉鸽规模化养殖的返乡人员之一,天顺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钟云雷回忆道。

与此同时,英德以土地整合为基础,积极引进养鸽业,通过土地、税收等多项优惠政策扶持,满足外出务工人员回来务农的需求,这也是近年来一些大型养鸽企业外迁落户英德的重要原因。

就这样,英德肉鸽产业在天时、地利、政通、人和的完美集合下,开始迈开步子朝前发展。十几年间,英德肉鸽产业产能激增,肉鸽出栏量连年保持广东省前列,据统计,全市目前存栏种鸽约257万对,2024年肉鸽出栏量达3705万羽,产值约5.6亿元,占据清远市肉鸽养殖规模的60%以上、占据广东省肉鸽养殖规模的15%左右。

从县域层面来看,英德已然成为了全省最大的肉鸽产区。而广东的肉鸽养殖占全国的养鸽量的2/3,故即便从全国角度来看,英德也是肉鸽的重要产区。



活够好

英德有现代化养鸽共识

鸽子是一夫一妻制的鸟类,已经成熟的鸽子需要对其“包办婚姻”,一起住进单独的“夫妻房”,培养感情、交配产蛋。

走进青塘镇榔社村的威望农场养鸽基地,可以注意到,每个鸽子“夫妻房”都有记录温度、重量、饲料等信息的卡片,养殖人员分班跟踪,认真检查鸽舍的卫生环境,为其提供“保姆式服务”。

威望农场负责人范秀委表示,这些肉鸽不仅生活讲究,在饮食更是“挑剔”。清远远近闻名的清远鸡是食五谷、饮山泉,英德鸽亦是如此,且对饲料的品质要求更甚。

在英德许多肉鸽养殖基地,都建有独立的饲料配制车间,堆满各种稻谷、豆类、玉米等五谷杂粮,为了让鸽子吃得健康营养,基地还要提供一定分量的矿物质饲料,如黄泥、蚝壳粉、木炭灰、食盐等。“原粮必须要质量高的,像豆子都是两块多一斤的。”钟云雷说道。

肉鸽的饲料配比还会进行季节性调整。例如在春天,鸽子以繁殖为主,需要提升豆类配比,补充蛋白质;在夏天,气温高,可减少高粱配比,在饮水中加入适量食盐等。正是对每个喂养细节的严格把控,造就了英德肉鸽的卓越品质,其肉没有腥味、肉香味也更馥郁。



不止部分农场如此,为保障肉鸽品质,现代化精细管理早已成为所有英德养鸽人的共识。凭借好品质、好味道,英德肉鸽的市场知名度、影响力稳步提升,带动英德肉鸽养殖业进一步蓬勃发展。

英德肉鸽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也曾面临人力成本增加、生产效率较低等挑战。为此,当地养殖户积极探索自动化设备在肉鸽养殖中的应用,逐步实现喂食、孵化等环节的流水线作业。

以孵化为例,英德肉鸽的养殖主要采用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鸽子产蛋后,我们会将鸽蛋放进38℃的恒温箱集中进行人工孵化,一周左右孵化出幼鸽后,再放回鸽舍由种鸽育雏喂养。”兴隆养殖场负责人谢思送介绍,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孵化率,还能让母鸽从孵育工作中脱身,从而缩短产蛋周期、增加产蛋量。



数据显示,传统自然孵化一般1对种鸽产2枚蛋,孵化并喂养2只幼鸽,结合人工孵化技术,1对种鸽可喂养4只幼鸽,大大提高了乳鸽出笼效率。





潜力高

英德将发力屠宰精深加工

如今,英德肉鸽养殖端已成规模,市场端渠道稳定,无数英德肉鸽“飞”进了全国人民的餐桌,也带动了成千上万的农民增收致富。

天顺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外地屠宰厂、食品加工厂合作,平均每天都有5000羽左右肉鸽产品供往香港、澳门;威望农场每年的出鸽量有400万羽,整年的营业额大概是6000万元;德辉鸽业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订单需求按市场价收购基地和农户养殖的肉鸽,养殖户年薪普遍达到人均8万-9万......一串串亮眼的数字背后,是英德肉鸽产业如泉涌般的蓬勃发展活力。

值得思考的是,由于英德市没有家禽(肉鸽)屠宰场以及加工企业,初精加工缺乏,所养殖的肉鸽全部以毛鸽形式销售给外地屠宰或食品加工厂后再销往全国,存在着屠宰产能流失较大、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

“现在每羽毛鸽的出栏价是13元左右,屠宰加工后基本可以达到20元以上,在毛鸽销售的基础上可以提升1至2元的利润。”钟云雷坦言,目前企业主要是将毛鸽销售给加工企业,没有深加工做不了品牌,掌握不了定价权。“我们的英德鸽应该像清远鸡打造的‘天农’品牌一样,有个响亮的品牌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到,能卖得更好。”谢思送表示。



今年,英德市聚焦肉鸽产业转型升级,致力于推动其从初级养殖向精深加工领域延伸,重点完善屠宰加工体系,减少毛鸽外调,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并增强产业抵御周期性波动的能力。

目前,天顺鸽业合作社肉鸽屠宰综合体建设项目已获得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确定进驻英德市绿色深加工专业园区,开工投产后,将解决肉鸽就近屠宰和精深加工的急切需求;德辉鸽业以智慧化定位的家禽加工中心项目正在立项,规划为肉鸽大规模养殖集群做好产能配套,通过“中央厨房”加工,实现集中屠宰、集约生产、统一配送,推动农产品向食品的品牌化有效延伸与效益最大化;青塘镇计划落地年产值4.2亿元的肉鸽(家禽)集中屠宰加工厂,打造集鸽蛋孵化、种鸽培育、肉鸽出售乃至屠宰加工、冷藏运输一体的鸽业生产基地,打响“青塘肉鸽”特色商标和品牌。



“在品牌体系建设方面,英德市正积极打造‘英德肉鸽’区域品牌,推动‘英德肉鸽’商标注册,统一品牌形象和包装设计,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将强化行业资源整合、统一行业质量标准、品牌建设等,计划举办‘英德肉鸽饮食文化节’等活动,谋划开展肉鸽烹饪大赛,以及结合‘粤菜师傅工程’等开展全鸽宴等菜式研究,争取打造鸽子菜式爆品。”英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英德还将深入探索电商平台体系,引导养殖企业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产品直销,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如果说过去的十年里,英德肉鸽产业完成了“量的积累”,那么未来的十年,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之上,则需实现“质的飞跃”。

目前来看,英德已然展开了腾飞的翅膀。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曹童童

图片:南方农村报记者彭华 受访者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