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最爱开玩笑,但她从不和薛宝钗开玩笑。要说薛宝钗这人不苟言笑吧,倒也不是。其实宝钗也会开玩笑,只是她每次开玩笑,都是拿黛玉的婚姻来说事。
她这种做法不但有损黛玉的声誉,也特别容易出现冷场,而且这种玩笑说实在的真挺下头的。
1、黛玉念佛就是求姻缘?
比如书中第25回,当时贾宝玉和王熙凤马道婆所害人事不省差点离世,后来好不容易刚刚好转,懂得饿了。
李宫裁并贾府三艳,薛宝钗,林黛玉,平儿,袭人等在外间听信息。闻得吃了米汤,省了人事,别人未开口,林黛玉先就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薛宝钗便回头看了他半日,嗤的一声笑。
薛宝钗为什么要转头看黛玉半天才笑出声,就是在考虑要怎么拿捏黛玉这个把柄,她该如何说才能让黛玉没脸。
众人都不会意,贾惜春道:“宝姐姐,好好的笑什么?”宝钗笑道:“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这如今宝玉,凤姐姐病了,又烧香还愿,赐福消灾,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缘了。你说忙的可笑不可笑。”
听听宝钗这话,是不是让人莫名其妙?
黛玉脱口念一句"阿弥陀佛",薛宝钗就说她要佛祖保她姻缘,这是什么谬论?念阿弥陀佛,体现的其实就是一句放心,让人松了口气的感觉,怎么到宝钗耳中就变成了求姻缘呢。
要知道,这里被魇的又不止贾宝玉一个人,王熙凤这时也刚好转,俩人都还在一间屋子里。黛玉这句阿弥陀佛又没特指,她跟王熙凤关系也不错,薛宝钗怎么就认定黛玉这句"阿弥陀佛"是贾宝玉专属了?
何况就算是只为贾宝玉,也牵涉不到姻缘吧。薛宝钗说这话,真的是存心的,使坏。
在这个时候拿人家的婚姻大事开玩笑,真够下头的。
林黛玉不觉的红了脸,啐了一口道:"你们这起人不是好人,不知怎么死!再 跟着好人学,只跟着凤姐贫嘴烂舌的学。"一面说,一面摔帘子出去了。
为什么这里只写黛玉的反应,而其他人的反应根本没有提。
其实不提别人,更能体现别人都在尴尬。
你想想,贾宝玉王熙凤被魔魇差点死掉了,贾政都已经让人备下棺木了,这是悲伤到寂静的场面。不说黛玉,其他的姐妹就不担心就不着急吗?这个时候好不容易听说二人好了,其他姐妹们难道就不会在心里念佛?
只不过其他人没说,林黛玉是那个说出口了的而已。结果薛宝钗马上抓她辫子,说她想着终身大事。
如果你是其他姐妹,此刻的你会不会尴尬?或者会暗中庆幸自己没念出声,否则薛宝钗可能连你也不放过,也把一顶帽子扣你头上,让你无地自容。
不过薛宝钗这次玩笑开得很失败,其他姐妹根本不觉得她的话好笑。她说了理由后大家也没反应,真的挺尴尬的。
2、谁看“小黄书”?教育别人之前先看看自己
黛玉念佛之事,宝钗没讨到什么好处,她又开始去找黛玉的把柄。
比如到第42回,她果然不遗余力的拿捏了黛玉一回——之前鸳鸯行酒令时,黛玉不小心说了一句牡丹亭中的话。众人都没发现,也没留意,唯独宝钗注意到了,且马上拿此事来“教育”黛玉。
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宝钗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
宝钗这架势,先声夺人,黛玉都被她整懵了。
黛玉不解,只管发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来,口里只说:“我何曾说什么?你不过要捏我的错儿罢了。你倒说出来我听听。”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
宝钗这是在试探黛玉的底细,可惜黛玉年纪小,脸皮薄,不惯撒谎,禁不住宝钗一试探,就全招了。
这次宝钗抓到了黛玉的“不检点”,千金小姐居然看“小黄书”?可是如果薛宝钗自己没有看过,她又怎么知道这是出自于哪里的?
“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
你看,她明明自己早就看过,所以她才会一听就知道这是哪里的句子,而且她特别关注黛玉的话,黛玉一说她立刻就抓到了。
宝钗真的是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抓黛玉的短,不然怎么会那么留心黛玉的每一句话?
西厢记和牡丹亭的句子,宝玉其实也知道,但是宝玉那么关心黛玉的一个人,都没有关注到黛玉说了里面的话。只有一心要揪黛玉小辫子的宝钗才发现了,不过她也只会抓这方面的错罢了。
如果林黛玉城府够深,打死就是不承认,薛宝钗会如何收场?估计她会来一句“我就是开个玩笑”,是不是跟现代的绿茶很像?
3、当众试探宝玉对“金玉良缘”的态度
宝钗最喜欢在别人面前讲大道理,每每说得冠冕堂皇。要是她自己真的言行一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闺中少女倒也罢了。
可实际上关乎她自己的姻缘,她是一刻也没忘记的。一边教别人遵守女德,一边自己又暗戳戳的连线金玉良缘。
比如第62回,宝玉过生日,姐妹们在红香圃设宴,为同一天生日的宝玉、平儿、邢岫烟及薛琴庆祝。期间众人玩起了射覆的游戏,宝钗又当众借机来撩宝玉。
湘云玩过后,正巧是宝钗和宝玉对了点子,宝钗便覆了一个“宝”字。这“宝”字,不仅仅是暗示二人名字中各有一个“宝”字,是天作之合,更是直指宝玉的通灵宝玉。
宝玉什么反应呢?他想了一想,马上便知是宝钗指的是自己所佩通灵玉而言。
宝钗怕是想金玉良缘想疯了,居然在众人面前将心灵深处的隐秘都暴露出来了。宝玉都能一眼看出,其他姐妹能不知道?更不用说黛玉了。
不过宝钗有意,宝玉却干脆给她来个装傻。文中写道:
宝玉便笑道:“姐姐拿我作雅谑,我却射着了。说出来姐姐别恼,就是姐姐的讳‘钗’字就是了。”众人道:“怎么解?”宝玉道:“他说‘宝’,底下自然是‘玉’了。我射‘钗’字,旧诗曾有‘敲断玉钗红烛冷’,岂不射着了。”
宝钗用“宝”字直覆宝玉的“通灵宝玉”,宝玉则用“钗”字回射之,特别是“敲断玉钗红烛冷”一句,更是点明了金玉良缘无望。
后来香菱还补刀了一句“宝钗无日不生尘”,这也直接暗示了宝钗婚后独守空房的寂寞。
宝玉、香菱这两句话,不仅仅是暗示,感觉也是作者对宝钗痴心妄想的讽刺!
4、拿薛蟠和林妹妹开低俗玩笑
宝钗喜欢做当宝二奶奶的梦,那就做吧,可是她居然丧心病狂到拿她的哥哥薛蟠和林妹妹开玩笑。
第57回,宝钗和薛姨妈都到了潇湘馆,当着黛玉的面,宝钗伏到薛姨妈怀里撒娇,黛玉见了心中又是羡慕又是悲伤。她自小没了父母,对亲情是无比渴望的,见了宝钗的母女情,她也认薛姨妈当妈,希望得到一点点温暖。
可是宝钗这个平日里的“好姐妹”,她却阻拦黛玉认干娘。
宝钗忙道:“认不得的。”黛玉道:“怎么认不得?”宝钗笑问道:“我且问你,我哥哥还没定亲事,为什么反将邢妹妹先说与我兄弟了,是什么道理?”黛玉道:“他不在家,或是属相生日不对,所以先说与兄弟了。”
宝钗笑道:“非也。我哥哥已经相准了,只等来家就下定了,也不必提出人来,我方才说你认不得娘,你细想去。”说着,便和他母亲挤眼儿发笑。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薛蟠相中了黛玉,就只等着薛家来贾府下定了。
宝钗这话有多恶心人。薛蟠是个什么样的人,薛宝钗心里没数吗?她拿黛玉开这样的玩笑,都不用猜她的心思了,就是赤裸裸的恶毒。
真的,她真的非常非常喜欢拿黛玉的姻缘开低俗玩笑。
当初宝玉挨打那回,宝钗听了袭人的话疑心是薛蟠告密导致宝玉挨打,于是送完药就回家问薛蟠。不过薛蟠这回确实是被冤枉了,所以他一时气不过就提起金玉良缘,说了句:
"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话未说了,把个宝钗气怔了,拉着薛姨妈哭道:“妈妈你听,哥哥说的是什么话!”薛姨妈听了气的乱战。
薛蟠这样一句话宝钗听了马上哭了,说薛蟠说的话难听,甚至晚上还哭了一夜。
薛蟠这话只是母子三人私下说的话,而且宝钗留心宝玉的事也是事实。她亲哥说一句她就受受不了,可是她却经常当着丫鬟婆子甚至奶奶小姐们的面,拿这种话去开其他姐妹的玩笑。
记得湘云刚刚订婚后第一次去贾府,宝钗就拿以前湘云穿宝玉衣服的事情来说,这事如果传出去对湘云不会有影响吗?
如今她更是拿黛玉和她那个不学无术的哥哥来开婚姻的玩笑,这都不能算是玩笑了。她自己都经受不起的玩笑,却频繁开到别人身上,这真的是在开玩笑吗?是吃醋,是嫉妒!
她自己都知道她哥哥哥说那样的话难听,可是她转头出了门同样拿这样的事说别的女孩子,这不是活脱脱一个女版薛蟠吗?
难怪她要吃冷香丸,不过冷香丸都压不住她的热毒。她还是喜欢开这些没格调的玩笑,又喜欢往宝玉屋里凑,四下无人时还把宝玉的贴身肚兜都绣上了。你说她是什么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