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青 ,1911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日本鬼子占领了他的家乡。1938年2月,王建青带领5名进步青年参加了八路军,被任命为八路军连指导员。

王建青师范学校毕业,是1931年的老党员,再加上他工作有魄力,有办法,在当地人脉熟,威信高,许多进步青年在他的动员下,参加了抗日队伍。随着抗日队伍不断壮大,王建青也被组织屡屡委以重任。王建青参加八路军当年10月,便升任四支队一团二营教导员。次年升任山东纵队后方第一团团政委。抗日战争结束前,王建青任滨海军区第三分区分区副政委。王建青参加八路军不到7年时间,就成为八路军高级干部。



王建青党政兼优。抗日战争,王建青一路从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军分区政委,担任的都是政工干部。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建青改任军事干部。先后担任滨海军区二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副师长、豫皖苏军区五分区司令员、26军七十七师师长。带领部队参加了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沙土集、豫东等战役。

淮海战役中,王建青时任豫皖苏军区五分区司令员。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歼黄维,围住杜聿明,阻击李延年。刘伯承风趣地形容为"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王建青的任务就是"看住李延年"。他率领4个团,在李延年驰援黄维的必经之路,实施了鲍集阻击战,4个团5300人,七天七夜挡住了李延年两个半师四万人的进攻,毙伤敌3000余人。王建青鲍集阻击战,独立指挥,展现了高超的指挥才能,为淮海战役全歼黄维、杜聿明集团立下功劳。

1950年4月17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组建空降兵部队,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陆战第1旅。命令要求各军区、野战军抽调一批战斗英雄和模范的班、排干部作为空降兵的兵员。空降兵部队领导机构的组建,高职低配,要从有指挥作战经验的步兵师干部中选调。王建青被中央军委选任为第一任陆战第1旅旅长。可惜,王建青因其身体原因,与这个职务失之交臂。

在那个将星如云的时代,王建青被中央军委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陆战第1旅首任旅长人选,说明王建青是位非常优秀的解放军将领。

王建青后来又先后担任21军副军长、21军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工程兵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王建青,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值得一提的是,王建青有一个儿子王洪光,是闻名中外的军事专家,解放军著名的“鹰派”人物,曾任解放军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退役前是中将军衔。



王宏光他撰述的《绝战----追思金门战役》,从战区指挥员的高度反思金门战役,分析失利原因,破解诸多未解之谜,填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研究的一个空白点。

王建青、王洪光,父子将军,成为一段佳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