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地处罗霄山脉南麓、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的倾斜地段上,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株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先民生息繁衍,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安葬在炎陵县的鹿原陂。在株洲境内不仅发现了有着6000多年的大溪文化遗址,还有4000多年历史的龙山文化遗址。

株洲还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数优秀的株洲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和平幸福的日子。



杨得志

在株洲红色热土上孕育的41位开国将军,便是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尤其是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的茶陵县,就是有名的“将军县”之一。一个小小的县,就诞生了5位开国中将,20位开国少将,占株洲籍开国将军总数的60%。

从株洲这片红色土地上,走出了杨得志、宋时轮、陈明仁3位开国上将;张经武、谭家述、刘转连、刘培善、刘道生、郭鹏、周仁杰、杨梅生、宴福生、刘先胜10位开国中将;段苏权、颜金生、龙书金、谭善和、邓东哲、龙开富、刘文学、肖友明、刘克、李振声、刘胜、陈外欧、李俭珠、段焕竟、曾敬凡、幸元林、贺东生、廖海光、谭文邦、颜德明、周则盛、谭天哲、谭子安、袁福生、陈志彬、颜吉连、李改、陈浩共28位开国少将。下面我们重点讲述一下三位开国上将的传奇人生:

第一位,开国上将杨得志。1911年1月3日,杨得志出生于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县南洋桥三望村一个铁匠家庭。尽管父母一夜劳作,但仍然无法养活一家人,挨饿是常有的事情。为了生存,他很小便跟随父亲学打铁,后来又到煤矿当工人,受尽了剥削和压迫,小小年纪,便远怀大志,发誓要推翻这个不公平的社会。

17岁那年,他迎来了人生命运的关键转折点,投身革命。因为在这一年,在·株洲大地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在这里发动了湘南起义,直接点燃了他心底的革命火种,他便毫不犹豫地参加了湘南起义,随后便跟随部队上了井冈山,并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军旅生涯。



宋时轮

在井冈山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他得到了很好的历练,很快便从最初的一个毛头小伙,逐渐成长为一名战斗经验丰富的红军指挥员。期间,他先后担任过红4军排长、特务连连长、炮兵连长、红15军团长、红1军团7师和1师团长、红2师师长等职,打了很多的胜仗。

尤其是他担任红1团团长时,他率领一个团的兵力,打退了国民党3个师兵力的轮番进攻,坚守阵地三个昼夜。在历经艰险的长征途中,他率部担负前卫和先遣的艰巨任务,强渡天险乌江和大渡河,为中央红军安全抵达陕北,作出了特殊贡献。

全面抗战爆发后,他跟随八路军115师奔赴抗日前线,并担任343旅685团团长,为平型关大捷,添砖加瓦,之后,他又担任344旅代理旅长,冀鲁豫支队队长,八路军2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旅长等职,指挥部队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晋冀鲁豫1纵队司令员,晋察冀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2兵团司令员等职。在保北战役、清风点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兰州战役、宁夏战役等大型战役中,都有他的身影,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又奔赴朝鲜战场再立新功,并担任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司令员等,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后来,他还参与指挥了中越自卫反击战。在此期间,他担任过陕西省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山东省委书记,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于1955年授予开国上将军衔,为解放军的革命化、建设化、规划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1994年10月25日,杨得志将军病逝于北京,走完了他83年的光辉人生历程。

第二位,开国上将宋时轮。1907年9月10日,他出生于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县北乡黄村一个普通家庭。尽管时局动荡不安,但他的父母仍然坚持送他进入学校读书,接受了一定的文化教育,成为了那个时代少有的知识分子。



陈明仁

从小就有从军梦想的宋时轮,19岁便考入黄埔军校,接受了系统的军事知识学习,这也为他后来辉煌的军旅生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黄埔军校求学期间,他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因为参加了共产党,他还被迫蹲过国民党监狱。

意志坚定的宋时轮,越挫越勇,出狱后,他回到家乡组建了萍醴游击队,并担任队长。之后,他带领这支队伍加入红6军。从此以后,他便跟随红军队伍四处征战,在立下无数战功的同时,他的职位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他先后担任过湘东2纵队政委、红军学校4分校校长、红35军参谋长、独立3师师长,红21军参谋长兼61师师长,江西军区作战科科长,红军大队二大队队长,红15军团作战科科长,红30军、28军军长等职,参加过长征,是一位战功显赫的红军高级将领。

全面抗战爆发后,他跟随八路军120师奔赴抗日战场,并担任358旅716团团长。他率部在雁门关一带抗日,后又担任雁北支队队长兼政委,八路军4纵队司令员兼12支队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等职,他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为抗战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津浦前线指挥部参谋长,山东野战军参谋长,渤海军区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10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司令员,淞沪警备区司令员等职,打了很多的经典之战。如在著名的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梁山阻击战、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众多大型战役中,都有他指挥作战的身影,是建立新中国的巨大功臣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宋时轮又参加了朝鲜战争。他担任过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志愿军副司令员,解放军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军事科学院院长,中央军委教育训练委员会主任等职,为强国强军,以及高级军事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特殊贡献,并于1955年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1991年9月17日,宋时轮将军病逝于上海,享年84岁。

第三位,开国大将陈明仁。1903年4月7日,他出生于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县洪源镇(今南桥镇洪源村)陈家岭一个农民家庭。他很小就进入学校读书,从长沙兑泽中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小学教师。从小就有从军梦想的他,后又考入黄埔军校,接受了很好的军事培训。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他一直在国民党军中任职,从连长干起,一直干到了军长职务。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在抗日的烽火中,奋力打击日伪军,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少贡献。

内战爆发后,陈明仁弃暗投明,率部发动和平起义,走上了一条革命之路,为湖南省的和平解放,作出了特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陈明仁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过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四野第21兵团司令员,解放军第55军军长等职,并于1955年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1974年5月21日,陈明仁将军病逝于北京,享年71岁。



张经武

时至今日,这些开国将军都已仙逝,但他们的风骨犹存!他们那种气壮山河的大无畏革命气魄,和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世代相传,成为了中华崛起的精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