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肝硬化朋友让我帮忙评估目前发展到什么阶段了,算不算控制住了,我想跟大家强调一点:控制住≠治愈,而是指病情稳定、进展延缓、并发症减少。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讲讲。


这3个标准是关键

1.临床症状缓解

肝硬化患者常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腹痛、黄疸等症状。当病情得到控制,这些症状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例如,患者不再感到极度疲倦,食欲恢复正常,腹胀、腹痛等不适基本缓解,皮肤和巩膜黄染消退。

2.并发症得到控制

肝硬化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若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这些并发症不会出现,或即使已经出现,也能通过治疗得到稳定,不再进一步恶化。比如,腹水明显减少,通过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腹水不再反复生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通过内镜下治疗或药物预防,未发生破裂出血;肝性脑病患者经过治疗,精神状态和意识水平恢复正常,且不再复发。


3.肝脏各项指标趋于正常

肝功能指标趋于正常:反映肝功能的指标有很多,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在肝硬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ALT 和 AST 会逐渐降低至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胆红素水平下降,白蛋白水平上升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凝血酶原时间也逐渐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这表明肝细胞的损伤得到修复,肝脏的合成、代谢和解毒等功能有所改善。

影像学检查结果稳定:通过肝脏超声、CT 或 MRI 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肝脏的形态和结构。肝硬化控制良好时,肝脏的大小、形态基本保持稳定,没有明显的进行性萎缩或增大,肝脏表面的结节也没有明显增多、增大或融合。

肝脏硬度值下降: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检测,肝硬度值需<7.5 kPa(正常范围2.5-7.5 kPa)。若从失代偿期(如硬度>12.5 kPa)降至临界值以下,提示纤维化逆转。

血常规:其中的血小板通常与脾功能亢进有关,指标逐渐回升,趋于正常值。


医生提醒

需要注意的是,肝硬化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并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