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视财经调查发现,南宁、天津、沈阳、郑州等地多家医疗机构违反健康证办理规范,存在违规行为。记者暗访发现沈阳康民医院取消内科及胸透;郑州二七爱康中医院推销理疗替代内科检查;福德堂中医院用指尖采血代替静脉采血,54分钟内速发证件……无视国家规定,漏检频发,埋下公共卫生隐患。

另外,一些劳务中介为餐饮从业者提供“代检”服务。记者在天津仁泰体检中心互换身份替检,全程无人核对信息,且取消内科体征检查,三天速发证件。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华晨医院更是略过核验身份环节,体检表无照片、信息手写、漏洞百出。

这些触目惊心的违规操作,不仅让健康证沦为一张“废纸”,更让公共卫生安全暴露在巨大风险之中。

健康证,本应是保障食品、餐饮、医疗等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的重要门槛,如今却在部分医疗机构和劳务中介的合谋下,成为一条“造假流水线”。面对如此乱象,唯有从制度、监管、技术等多层面重拳整治,才能真正筑牢公共卫生安全的防线。

央视调查发现,多地医疗机构在健康证办理过程中存在系统性违规:沈阳康民医院直接取消内科及胸透检查,仅凭指尖采血(而非标准静脉采血)就发放健康证;在天津仁泰体检中心,记者互换身份替检,全程无人核对信息,三天内即拿到证件;郑州金水慧慈医院以“加入理疗推销群”代替内科检查,医生直接在体检表上勾选“未见异常”;劳务中介公然提供“替检”服务,甚至在网上售卖假健康证,15元即可“包过”外卖平台审核。

健康证的核心作用,是防止霍乱、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通过从业人员传播。然而,当前的造假乱象,让这一防线形同虚设。我们很难想象,若肝炎患者通过“代检”进入餐饮行业,或肺结核患者混入幼儿园工作,后果不堪设想。当健康证失去公信力,消费者对餐饮、医疗等行业的信任度将大幅下降,影响整体市场秩序。

要根治健康证乱象,需多管齐下。一是严查涉事机构,提高违法成本,对违规医院、体检中心吊销资质,涉事人员列入行业黑名单。对“代检”中介以“伪造证件罪”追究刑事责任,形成震慑。

二是推行信息化监管,堵住身份核验漏洞,建立全国统一的健康证电子平台,实现人脸识别、体检数据实时上传,杜绝替检。要求健康证必须附体检现场照片,确保“人证合一”。

三是优化行业管理,减少“办证刚需”,推动餐饮、外卖等平台与正规体检机构直连,减少中间环节。对小微企业提供健康证办理补贴,降低合规成本。

四是加强公众监督,形成社会共治,设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从业者曝光违规行为。要求餐饮企业公示员工健康证信息,接受消费者监督。

健康证乱象的曝光,不仅是对涉事机构的警示,更是对全社会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拷问。唯有让每一张健康证都经得起检验,才能真正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治理的关键,不在于增加多少规定,而在于让现有制度真正落地。 当54分钟速发证件的荒唐现象彻底消失,当每一份健康证都代表真实的健康状态,我们才能说:这张小小的证件,真正成为了公众健康的“护身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