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年5月14日,邯郸市居民“李雅”(化名)及其丈夫“刘坤”(化名)向媒体反映,称其在邯郸市妇幼保健院(邯郸市儿童医院)分娩期间遭遇医疗过失,导致母婴身心健康严重受损,目前已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医疗事故处理及鉴定申请书》,要求启动事故调查与技术鉴定,并保全关键监控证据。

1、事件经过:产程监护缺失致新生儿坠落,术后处置被指违规;

据申请人陈述,“李雅”(化名)于2025年4月24日下午2时入住该院待产,当晚23时体温恢复正常后,医生建议分娩。次日凌晨0时20分,产妇使用导乐凳助产时,医护人员长时间离岗,期间家属多次呼救未果。直至1时06分胎儿自行娩出,由产妇母亲慌乱中接住,随后医生袁红静到场时不慎将新生儿掉落,致其前额磕伤。申请人称,从助产至胎儿娩出的46分钟内,无医护人员在场监护,且袁红静未穿戴无菌装备处置新生儿。

此外,家属指控院方存在多项违规行为:病历记录与实际诊疗不符,将产妇“会阴严重撕裂”轻描淡写为“二度撕裂”,隐瞒操作失误;术后违规禁止产妇进食9日,仅靠葡萄糖和氨基酸维持,导致其体重骤降15斤,新生儿因无母乳且抗拒奶粉,9日体重未增;同时,院方每日监督产妇服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常用于止泻),被指用药不当。

2、家属诉求:保全监控证据,启动医疗事故鉴定;

孕妇已向邯郸市卫健委提出三项核心诉求:一是依法调查事件经过;二是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启动技术鉴定;三是责令院方立即保全4月24日14时至次日的产房及走廊监控录像,以还原医护人员履职情况。家属代理律师指出,监控录像作为关键证据,对证明医方是否存在产程监护缺失、新生儿坠落责任认定至关重要,需在诉讼时效内完成证据保全。

院方回应:尚未就具体指控表态,称“以调查结果为准”

记者致电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医务科工作人员表示“已收到相关投诉,正在内部核查”,但对家属指控的“医护离岗”“病历伪造”等具体问题未予正面回应,仅称“将配合主管部门调查,以最终鉴定结果为准”。

*图为该医疗单位外部拍摄*



3、法律与医学专家:多项指控若属实或构成医疗事故;

据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专家分析,第二产程属高危阶段,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护,若存在长时间离岗,可能违反《产科诊疗规范》。北京市中闻(邯郸)律师事务所医疗纠纷律师路士云指出,若院方被证实未履行监护义务、伪造病历或违规用药,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可推定其存在过错,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目前,产妇已出现会阴撕裂感染、新生儿头部外伤等损害后果,后续需通过司法鉴定明确伤残等级及因果关系。

4、事件进展:卫健委已知情,社会关注母婴后续治疗;

截至发稿,邯郸市卫健委表示已收到申请材料,正在审核是否符合医疗事故鉴定启动条件。申请人同步向邯郸市医学会提交了鉴定申请,并呼吁社会关注母婴健康:“9天未进食对产妇身体伤害极大,孩子出生后连基本的医疗护理都没得到,我们只希望讨一个公道。” 目前,“李雅”(化名)仍在该院接受治疗,新生儿已转至儿科进一步检查。事件后续进展将持续引发社会关注。

记者手记:医疗安全是民生底线,产程监护、病历规范等环节容不得半点疏忽。此次事件中,家属对监控保全的急切诉求,反映出医患间信任的缺失。期待相关部门尽快介入调查,以专业鉴定厘清责任,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来源:锐眼聚焦天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