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乘着“以旧换新”政策的东风,中国汽车市场扭转了近10年来4月份零售增速偏低的特征,迎来了二季度的良好开局。上汽大众也以终端销售近8.3万辆,同比上升5.9%的成绩,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从明星车型来看,4月份,乘用车批发销量超两万辆的车型有15个,上汽大众占据两个席位,帕萨特(参数丨图片)、朗逸两款燃油车赫然在列。
从市占率来看,根据乘联会数据,4月份,德系品牌零售份额依旧领跑合资车企,销量占主流合资品牌的15.6%,日系品牌占12.2%,美系占4.8%。
既有拳头产品,又有稳定的市占率,上汽大众作为德系品牌的代表,销量韧性强劲。
销量韧性从何而来?
今年的价格战明面上稍显温和,4月份仅有14款车型降价,较去年4月份的41款和2023年4月份的19款数量大幅下降,体现了降价潮明显降温的特征。但消费惯性已经形成,所以车企们开始在年款增配、调整车主权益等隐形优惠措施方面暗暗较劲,市场整体从追求极致低价向提供新增价值转移。
上汽大众作为中国最早的合资品牌之一,对中国市场风吹草动的变化极为敏感。补齐智能化短板、强调品质与安全、发力服务质量……这两年,上汽大众紧跟中国市场需求,每一次变革的步伐都踏得很准。这也是上汽大众的“一口价”“终身质保”等营销方式总能引发其他合资企业模仿的原因。
这一特征在帕萨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上汽大众自去年起,先后在途观、帕萨特、途昂三大经典车型上推出Pro版车型,补齐智能化短板。Pro车型有效提升了家族车型的销量,细观上汽大众4月销量,途观家族终端销量近1.4万辆,帕萨特家族终端销售近1.8万辆。
今年,上汽大众继续借势国家 “以旧换新” 政策与上海地方补贴,推出针对性购车方案,覆盖各细分市场的明星车型,进一步降低用户置换门槛。以油车为例,上汽大众对帕萨特Pro 380TSI龙耀版/龙运版进行产品“升舱”,让配置更智能、驾乘更舒适,叠加1.3万元补贴,帕萨特Pro的质价比进一步凸显,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中高级轿车市场的“头牌”地位。
这样的“产品+政策”组合拳,让上汽大众能够持续获得置换市场的红利,让明星产品走得更远。
今年,上汽大众则从服务体验入手,强调产品品质与服务质量。先是在全系燃油SUV车型上推出整车终身质保,近期又推出零件扫码溯源的透明服务,用“德系品质”给用户提供保障。
还能领跑合资2.0时代吗?
通过对上海车展的复盘,合资品牌迎头赶上的态势明显。合资车企对本土技术生态的融合展现出十足诚意。大众、别克、丰田以及日产等全球品牌,在座舱、智驾和新能源技术路线方面,秉持“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以非常务实的姿态进行本土化发展。
车展上上汽大众带来了概念车ID.ERA,这是⼀款⼤尺⼨6座SUV,搭载EA211 1.5T增程器,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配备激光雷达与Momenta智驾系统。
这款外观内饰风格都比较接近量产的ID.ERA明显地传递出一个信号:上汽大众正在进行“反向合资”的深度实践,来实现领跑合资2.0时代的目标。
ID.ERA增程的动力形式、智驾系统与智能座舱的设计都在无限贴近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为了满足这一点,在这届上海车展上,上汽大众还一口气与华为、宁德时代、Momenta等10家科技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智能驾驶、电池技术、车载生态等领域深度绑定,力求实现“德国工业基因”与“中国创新速度”的化学反应。
上汽大众通过中德双方技术共创打破原有边界的特点在上汽大众奥迪品牌上体现得极为明显,奥迪E5 Sportback及全新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两款新车,分别与火山引擎和华为乾崑深度合作在全感官数智化与座舱辅助驾驶系统上都有令人惊艳的表现。一款是AUDI新品牌的开山之作,一款是豪华燃油车对智能驾乘的探索,今年夏季这两款新车陆续上市后的销量表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