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销量数据显示,广汽本田的情况依旧不够乐观。数据显示,4月份广汽本田单月销量仅有18491辆,同比下滑了25.06%,环比3月份同样呈现出下跌态势。
不止如此,更令人担忧的还有被寄予厚望的广汽本田P7虽然在4月中旬上市后号称“上市24小时订单5365辆”,但就实际披露的零售销量来看,广汽本田P7在第三方平台披露的4月份零售量仅有437辆,这意味着什么?显然意味着广汽本田P7并未迎来开门红,即使考虑到上市首月的产能及交付受限等因素限制,这样的成绩还是有些说不过去。
事实上,作为广汽本田P7的兄弟车型,东风本田S7和其整体品质、配置、售价基本都大同小异,而东本S7在4月份的零售销量仅有62辆,更是惨淡。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靠广汽本田自身的品牌来把P7化腐朽为神奇,显然难度很大。
当然,令人担忧的不只是广汽本田P7,诸如雅阁(参数丨图片)、皓影等拳头车型,在4月份的销量同样不够乐观。尤其是从第三方披露的零售销量来看,雅阁、皓影销量均未破万,销量表现较为低迷,这也是广汽本田整体销量低迷的主要原因。
此外,尽管广汽本田早就推出了新能源车型,包括e:NP系列首款车型极湃1及极湃2等车型,但是销量始终不温不火,和国产新能源的火热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车界》看来,广汽本田之所以出现这种燃油车失守、电动车仍待提升的困局,本质上暴露了传统合资车企在电气化转型中的系统性滞后。在汽车新四化时代,广汽本田曾引以为傲的地球梦发动机等燃油技术,在新能源时代面临巨大冲击,其技术红利正在逐步消散。而在座舱智能化及辅助驾驶方面,广汽本田也未能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领军者,在新的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
当然在电动化转型方面,广汽本田也采取了措施,并且已进入读秒阶段。其曾在去年广州车展发布“1113”战略,即宣告将推出1个全新电动车品牌、1个全新电动车生产基地、1个纯电现地开发模式及3款以上全新纯电车型,当然这也包括已经到来的2025年。
眼下2025年即将过半,但广汽本田销量尚无起色,新推出的P7能否走俏或许仍需观察,但是结合东风本田S7的表现来看,恐怕难度很大。
所以,个人认为,对于眼下的广汽本田而言,一方面应当加快推出高性价比新能源产品的步伐,在技术和价格上进行双重发力,另一方面则应进行组织内部的深度变革,传统工程师文化能否兼容互联网产品思维在新能源下半场的竞争中将十分重要。
应该看到,广汽本田的销量困境绝非个案,但也并非没有希望,凭借着深厚的积累和市场认知,广汽本田未来还是有望重回巅峰的。事实上,大众、丰田等跨国巨头同样在新能源转型中步履蹒跚。据统计,2025年德日系品牌在华市场份额已跌破35%,合资品牌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对于面临困境的车企而言,唯有以"归零心态"重构研发体系、价值链条和用户关系,方能在新能源的下半场竞争中重获生机。毕竟,在这个淘汰赛加速的智能电动时代,留给国内传统巨头的转型窗口期,或许不会超过三年。
(本文由【车界】新媒体编辑部原创出品,本文所涉及销量数据来源于乘联会或第三方平台发布的行业综合销量数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具体请以官方信息为准,如有错误请联系删除。本文作者蓝湛,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