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本文转自新黄河客户端,作者钱欢青
一个无所事事的中年酒徒,穿越至明末化身无名小炉匠,在频仍的战乱中守护孤苦母子,书写人间情义绝唱;一个平平无奇的青年站务员,魂穿民国摇身为小伙计,寻找悬疑案线索、传递机密情报,亲历家国抉择、见证信仰之光。当命运的齿轮碾碎时空壁垒,他们踏上了不同命运征途。职场沉浮,情爱纠葛,家国大义,生死相托……扣人心弦的故事编织出一座古城、三个历史时期、一群小人物的寻觅挣扎。
这是百花文学奖得主、被誉为网络文学“校长”的骁骑校近日推出的全新“现实主义先锋网文”——《下一站,彭城广场》。一部凝结温情细腻与恢宏捭阖的传奇小说,也是一份极具诱惑的徐州文化美食指南,内蕴着小人物在时间的褶皱里绽放的光芒。
当“奇幻”遇上“现实主义”
记 者:徐州又称彭城,作为徐州人,您是不是一直想写《下一站,彭城广场》这样一部以徐州为背景的一篇长篇小说?
骁骑校:《长乐里:盛世如我愿》是写我的“第二故乡”上海的,所以我欠家乡徐州一本书。正赶上徐州相关部门邀请各界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我在这方面也有比较多的积累,创作完成后,成功入选了作协深入生活扶持计划,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肯定。
记 者:《下一站,彭城广场》虽然带有时空穿越的网络文学特点,甚至还有些悬疑推理色彩,但内里却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书中的很多人物、情节带有很强的当下感。作为一位创作成果颇丰的网络文学作家,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转向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
骁骑校:在彭城广场站做职业体验,让我的写作有现实来源,创作起来更加扎实,表现出来也更加真实。书中的“李可健”源于现实生活中一个年轻员工,他的名字也和现实中的一样,是个年轻的“90后”;“王亚军”则源于对外卖诗人王计兵的了解。外卖小哥、快递小哥、代驾司机,是现代城市中不可缺少的群体,他们的故事很多,但最出彩的还是徐州籍外卖员诗人王计兵的故事,我小说中的这个诗人,既有王计兵的影子,更有全国千万外卖小哥的影子,所以我塑造了一个年轻的诗人,二十来岁,在城市里努力生活,梦想扎根于此。现实中我见过王计兵,也读过他的诗,非常受触动,希望有机会和王老师一起参加文学活动,探讨诗歌与文学,最好能唤起他尘封已久的长篇小说的梦想。
时空穿越几乎是我的作品的“标配”,当然穿越只是展现历史的一种手段,换成其他的叙事方式也是成立的。至于悬疑推理,并不是我的长项,我善于编织细密的人物关系网,在历史的长河中融入几代人的恩怨纠葛、因果循环。《下一站,彭城广场》虽然带有奇幻因素,但不代表这不是现实题材,作家需要承担社会责任,而现实题材正是很好的抓手,以后我的创作方向也将以现实题材为主。
记 者:这本书和您之前作品还有什么区别?
骁骑校:虽然都运用了穿越的形式,但之前的作品是“反穿”,这次是“混穿”,在梦境中往来循环。这本书更像一本抒情的散文诗,或者说,更像是一本散文诗化的网络小说,故事的冲突性没那么强烈,但抒情很强烈,这是我个人创作的一次突破,自我感觉这是我目前作品中文学成就最高的。
我在书中编织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在我脑子里有个广阔的宇宙,即便纷繁复杂也能按照一定的逻辑将他们捋顺,同时还让读者觉得原来如此,一切都能形成一个圆满的闭环,这也是我很擅长的领域。
其中,长途车司机“老包”很悲情,孤身一人带着三只猫,卡车成了他移动的城堡,在过年的时候想着一定要去有烟花的地方。“老包”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了“爽感”,活出了浪漫色彩。其中一处细节的描摹,让我至今想起来都觉得非常传神:被“老包”解救的贵州女人(普通到甚至没有名字)拿出尘封已久的口红,轻轻地在嘴上涂抹,这预示着一种全新生活的开启。而我没有用非常直白的语言去写,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来昭示她今后的光明生活。
其实最初我更想写的是这个无名的女人,这个女人的形象源于我二十多年前心中的一根刺,我曾亲见一个贫困女中学生被中年猥琐男拐带去城里“打工”,当时未能施以援手,心里一直惦记着,在这本书里,我让“老包”解救了她。也祝愿我二十多岁时在现实生活中偶遇却未能施以援手的那个女孩,能顺遂平安。
一座古城的升斗小民与美食美景
记 者:作为徐州人,这本书以徐州地下博物馆为切入点,以徐州地铁线路为范围,自然穿插了很多徐州历史、景点、美食等元素,大有为这座古城和生活于此的普通人立传的意味,这是您最初的创作构想吗?
骁骑校:《下一站,彭城广场》看似地铁题材小说,实际上包罗万象,饱含了我对家乡的深情,徐州历史上涌现了许多帝王将相,但很少有人书写升斗小民、贩夫走卒,当我在城下城博物馆看到明代末期徐州城北门大街,铁匠铺和豆腐坊的遗址时,脑海中很自然就孕育出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但是,单有一个虚构的,距离现代相对遥远的明末还不够,于是又塑造了1948年的故事,这一单元中也是有真实原型的,革命历史元素增加了小说的厚重和红色基因,历史典故、景点、美食都是附带写的,更能让小说立体和饱满,增加可读性。这本书写完之后,我还是很满意的,达到了我的预期。
记 者:书中提到了很多徐州美食,哪些是您特别推荐的?
骁骑校:“张宇宁”特别爱吃的凉皮是谢家的,她来源于“解姐”这一人物。再有就是烧烤,徐州在汉代的时候就有烧烤,这是来徐州一定不要错过的美食之一。当年我去一家店,吃完怎么也找不到老板,无奈欠了“地地道道”店主一餐饭钱,是个心结,于是就把这家店写到作品里,电视剧也沿用这个名字,像《橙红年代》里提到过的二十年前烧烤大排档也是那家店。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这家店改了名字和经营风格。还有地锅鸡、烙馍卷羊肉、徐州米线都是值得尝试的。徐州的米线跟云南过桥米线有很大不同,我们那一般都说喝米线,因为精华都在汤里,是由牛骨、猪骨等熬制成的。有一次我把没吃完的汤打包回家,用它煮了面条,那天的面条格外香。
记 者:那么徐州的美景呢,有哪些特别推荐的?
骁骑校:城下城博物馆里有磨盘等遗迹,所以有了《下一站,彭城广场》开头的豆腐磨坊等。新开放的文庙,在明代时就有了,是祭拜孔子的地方,后来作为徐州二中,也是文化的聚集地、传播地,现在是商业、旅游等的综合体。书中的云龙湖据说绕一圈有13.14公里,寓意一生一世,是很多情侣打卡的不错选择。还有风化巷、红灯蜡烛厂都有原型,回笼窝、龟山汉墓、宝莲寺这些景点都很推荐,欢迎大家有时间到徐州休息度假。
人生的经验与阅读的启发
记 者:在成为职业作家以前,您曾是一名电力自动化工程师,以往的专业学习、职业经历对您的文学创作有何影响?
骁骑校:以往那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在早期的创作中提供了一些帮助,但这些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会过时的,所以现在会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田野采风,深入生活,刷新自己的人生经验,更好地为创作赋能。
记 者:对您影响最大的作家是谁?
骁骑校: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有三个。最初是莫言,我九岁时看《红高粱家族》,发现它与之前看的红色题材作品有很大不同,触动很大。其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立体,勇敢大胆,潇洒正义,莫言书写了他的家乡高密,其实很多人的创作也受到家乡很大的影响。
再就是弗雷德里克·福赛斯,他写的以雇佣兵为主题的惊悚小说《战争的猛犬》,其中冷峻的写实风格和详密的军事细节让我深深着迷,让我意识到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最后是世界知名作家海明威。我在十七八岁时阅读了他的作品,虽然当时还没有经历婚姻,但依然给了我很大震撼。我在2015年左右写的《穿越者》,借鉴了《别了,武器》的开头,算是一种文学创作的“还愿”和对文学大师的致敬。
记 者:AI的出现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骁骑校:尝试过使用AI,发现给人的感觉是“套路”性的。不可否认的是,AI作为工具还是很好用的,但想要取代人类的文学创作,目前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有一天能“全面取代”,那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作家档案
骁骑校,本名刘晔,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网络作协副主席,徐州市作协副主席。
著有《橙红年代》《国士无双》《匹夫的逆袭》《长乐里:盛世如我愿》等系列作品2000万字。
曾获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第二届上海天马文学奖,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等。
作家出版社推荐
内容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作者:钱欢青
往期回顾,点击关注
排版:邓 宁
编辑:祁创祎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