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随着气温的逐渐攀升,人们不仅享受着阳光与海滩的惬意,也面临着诸多健康挑战,其中,心脏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高温、潮湿的天气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习惯变化,都可能成为诱发心脏疾病的潜在因素。


本文围绕夏季如何有效预防心脏病,为您提供科学、实用的健康指导。

一、了解夏季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1)高温导致的生理变化

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出汗散热,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快速流失,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高温还可能引起心率加快、血压波动,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2)不良生活习惯

夏季,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过量饮酒、暴饮暴食,以及减少运动等,会显著增加心脏疾病的发生风险。

熬夜会扰乱生物钟,影响心脏的正常休息与恢复;

过量饮酒则会导致心律失常、心脏肥大等问题;


暴饮暴食则可能引发血脂异常、肥胖等,进一步加剧心脏负担。

(3)情绪波动的影响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感到烦躁、易怒,情绪波动较大。

长期处于这种情绪状态下,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从而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4)过度摄入冷饮的危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夏季过度饮用冰饮料、冰水,尤其在剧烈运动或身体极热后,会急剧刺激心脏,导致心脏不适甚至引发疾病。


贪凉行为在许多人中普遍存在,但往往被忽视其潜在的心脏风险。

二、低盐饮食,保护心脏健康

(1)控制食盐摄入量

高盐饮食容易导致高血压,而高血压又是心脏病的重要诱因。

因此,夏季预防心脏病,首先要从低盐饮食做起。

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减少腌制食品、快餐等高盐食物的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

(2)合理搭配膳食

在夏季,应多吃富含钾、镁等矿物质的食物,如豆类、坚果、绿叶蔬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脏疾病。


同时,保持膳食的多样性,确保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的均衡摄入,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

三、戒烟限酒,远离不良嗜好

(1)戒烟的重要性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2)减少酒精摄入

过量饮酒会显著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建议男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并尽量选择低度酒或红酒等饮品。

四、合理运动,增强体质

夏季运动应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可以选择清晨或傍晚时分进行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

这些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并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压。


然而,运动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一旦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检查。

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夏季高温易致情绪波动,需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听音乐、阅读、冥想可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规律作息,每晚7~8小时充足睡眠,稳生物钟,护心脏。

避免熬夜劳累,让心灵与身体在宁静夏日中共融,享受健康与和谐。

六、定期体检,及时干预

定期体检,健康护航!

体检能及早发现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等问题,进而能够及时干预,远离心脏病风险。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积极治疗、稳定病情是关键。

定期复诊,与医生紧密合作,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七、避暑降温,减少高温暴露

夏日炎炎,避暑降温不可少。

高温时段尽量减少外出,善用空调调节室温,但要防温差过大引起感冒。


人体易出汗,水分电解质流失快,务必及时补水,维持体内水平衡。

推荐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饮料,有效补充流失元素,守护夏日健康。

八、结论

夏季心脏病风险高,通过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情绪管理及定期体检可显著降低风险。

高温时,避暑降温与补水至关重要。

警惕过度摄入冷饮,其急剧降温可能刺激心脏,诱发不适甚至疾病。

说明:文字原创,图片由AI生成。

作者:北京和睦家医院 赵丹威

编辑:郝学婧 李硕然

审核:姜峰 李雅琴

关注“姜大夫答疑”

分享交流专业、有趣的健康知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