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辽宁阜新市总工会启动践行“双十行动”劳模立新功专项行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刘旭 通讯员李阳
112个市级创新工作室和65个省级创新工作室成为推动技术革新的前沿阵地,各级劳模与阜新工匠组成“先锋矩阵”,“培育一名工匠、带动一个团队、推动一个产业”的裂变效应正在进行……5月9日,辽宁省阜新市总工会践行“双十行动”决胜我争先,劳模立新功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阜新市委会议中心举行。阜新市总工会紧密围绕阜新市委、市政府“十项攻坚”和“十项突破”的“双十行动”战略部署,找准工会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落脚点,相关行动实施方案已经正式下发。
方案通过实施“十名工匠带头攻坚、百家创新工作室全面突破、千名劳模再立新功”的“十百千”工作为发力点,以开展劳模精神引领行动、创新创造赋能行动等“七个行动”为带动,打造一批由劳模工匠领衔的创新项目、示范工程,培育壮大阜新市人才队伍和经济发展增长点,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为阜新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构建“政策引导+平台支撑+机制保障”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吹响向“双十行动”与决胜三年行动发起总攻的冲锋号角,凝聚起全市广大劳动者奋起攻坚、志在必得的磅礴力量。
在阜新金昊空压机有限公司,全国劳模徐长山创新“TIG焊接小空间操作法”等5项技术推动了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康冬梅带领团队开发7大板块200余种新品……以这些标杆实践为蓝本,专项行动锚定产业升级、项目攻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等七大行动精准发力。
在“劳模精神引领”行动中,以“弘扬劳模精神,汇聚奋进力量”为主题,开展劳模宣讲活动,讲好阜新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举办“五一”街心广场升国旗仪式、百名劳动模范国旗下展演,唤起劳模精神与家国情怀集中迸发。建设立体宣传体系,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设“劳模风采展示”阵地,创新劳模精神展示形式,打造劳模精神地标打卡地。支持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开设“劳模工匠大讲堂”,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纳入大思政课工作体系。
在“创新创造赋能”行动中,搭建平台,鼓励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攻关创新,全年创建不少于10个市级、5个省级创新工作室。举办职工创新赛事,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推动成果转化。深化产学研合作,解决20项关键技术难题,实现10项成果转化,打造创新“孵化器”与转型“加速器”。
在“劳动竞赛提质”行动中,紧紧围绕“双十行动”和市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开发园区发展,组织开展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劳动竞赛和多工种技能竞赛。发挥劳模工匠技术引领的核心作用,建立“赛前设计——赛中指导——赛后转化”的全链条参与模式,将劳动竞赛与人才培养、职业发展深度融合,对在竞赛中表现优异的职工,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技能等级认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在“助企惠企增效”行动中,遴选30名劳模工匠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机制,健全精准服务体系,开展劳模工匠“揭榜挂帅”等行动。定期举办行业技术人才交流的“送技能到岗位”活动,重点培育一批劳模工匠助企领航项目。
在“名师带徒育才”行动中,实施“名师带高徒”计划,组织技术能手等与青年职工等签订培养协议,培育青年技能人才。建设技能传承基地,建立“劳模工匠进校园、企业引才进课堂、梦圆入企留阜新”的工作新机制,建立常态化“优秀师徒组合”星级推选制度,对成效显著的团队给予政策倾斜。
在“送技下乡惠农”行动中,组建复合型农业技术团与生态治理团,依托“田间课堂”等载体,以立体指导模式助技术落地。创新特色产业培育,鼓励劳模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与产业升级。健全农业人才培育体系,劳模工匠任实践导师,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力。
在“志愿服务出彩”行动中,发挥劳模志愿服务团队作用,聚焦产业帮扶、科普教育等多领域开展活动,通过媒体宣传先进事迹,形成新风尚。建设劳模志愿服务规范化站点,加大玉龙湖城市公园劳模志愿服务站建设力度,打造“劳模文化墙”“荣誉展示区”,展示劳模事迹与服务成果,营造弘扬劳模精神的浓厚氛围。
据介绍,专项行动收官阶段将构建“自查自评——考核评估——总结推广”三位一体评估体系,盘点经验、打造标杆、推广成果,以长效工作机制让专项行动走得更远、干得更实,四项保障措施也在同步发力。站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的交汇点上,阜新市总工会以动起来的速度、干起来的力度、拼起来的强度,借劳模之力激活“双十行动”劳动力量新引擎。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