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徐汇这片赓续红色血脉的热土上,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时代奋进的脊梁。从新中国第一块“上海牌”手表到全球首例断肢再植术,从漕河泾科技引擎到徐汇滨江新地标,劳动者们用智慧与汗水铸就辉煌。2025年,徐汇涌现出2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17名上海市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及6个上海市模范集体,他们用“爱岗、敬业、坚守、拼搏”的共同信念,诠释新时代劳模精神内核。这份光荣属于每一位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凡的奋斗者,这份荣耀将化作驱动徐汇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激励我们接续书写“劳动创造幸福”的时代答卷。
董鹏宇,上海富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预研部部长。他一直铭记新中国劳动者们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常年奋战在研发一线,年度加班时间经常超过1000小时。他和大家同心协力将上海富瀚微电子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初创公司做到百亿市值的上市公司,在细分领域做到领头羊,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0年,在全球芯片产能紧张以及国外对芯片出口限制的双重压力下,董鹏宇勇挑重担,担任了第一颗国产前装车载ISP芯片项目负责人。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组织成立技术攻关组,带头把家安在了实验室封闭式开发100天,攻关算法核心技术。从实验室里忙到测试车上,从数九寒冬到炎炎夏日,经过夜以继日的攻关,他带领同事不仅成功实现了市场上第一颗兼容RGBIR与传统Bayer Sensor的ISP芯片,并且攻克超过120db动态范围的图像超宽动态处理算法,同时解决了超宽动态图像处理算法的鬼影与噪声问题。上述关键技术的突破为中国芯片企业在车载前装图像处理芯片市场的布局扫除了关键技术障碍,打破了“芯片封锁”,最终实现车辆前装市场的第一颗国产车规ISP芯片的导入并大规模量产(月平均出货超过百万颗)。
董鹏宇把握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客户需求,解决了AI技术在前端芯片上“落地难”的问题。他经过广泛调研,发现安防监控客户的最基本需求是人形、人脸检测和识别应用。他带领团队瞄准客户核心需求,2021年设计出普惠AI轻智能处理器以及配套算法,客户拿到产品后,上电就可以使用默认配置的AI功能。采用“普惠AI”技术的芯片年出货量已超五千万颗,芯片量产后创收超10亿元,有效地提升了“上海产”人工智能芯片在多领域的应用地位,获得“上海设计100+”称号。
在技术创新上,董鹏宇也是屡攀高峰。他研发了国际领先的多光谱图像处理技术,相关专利已被国际知名企业引证超百次,极大提升上海产芯片在国际上的知识产权影响力,并在多颗芯片项目中落地,推动该项技术在汽车行业的产业化。
2024年,他率领团队开发了“极光”系列AI-ISP处理器,在相同工艺同等效果的前提下,芯片面积比国内外同类产品降低50%以上。近5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款兼容RGBX的国产前装车规ISP芯片;第一款内嵌NPU MAC,利用率超80%的量产IPC-SOC(普惠AI);第一款高性能AI-ISP SOC。
在校企联合和产学研结合方面,董鹏宇积极探索,和复旦、交大、同济、中科大等国内知名高校实验室进行技术交流,协同中科大对面向监控应用的视频编码安全技术进行研究,对应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此外,董鹏宇还致力于人才培养和思想传承,发掘培养40余位中、高级技术人才,组建了图像音频处理、AI神经网络与视频编码三个专业算法团队,并利用业余时间走进大、中院校,积极宣讲推广工匠劳模精神。2024年积极参加徐汇工会组织的“劳模进校园”活动,走进华理附中、徐教院附中、上海信息管理学校等校园宣传工匠精神。凭借在集成电路设计和AI领域的技术造诣,他应邀担任2024、2025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评委。
“板凳须坐十年冷,芯火传承九州明”——十六年如一日扎根芯片研发,董鹏宇用他“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外加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书写硬核答卷。从实验室到产业前线,他始终将个人奋斗熔铸于国家科技自强浪潮。冷凳未凉热血,芯火终耀山河,他用滴水穿石的坚守诠释了芯片研发者的匠心之道,践行着新时代中国工程师“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使命担当。
点击下方,查看视频
文稿:区总工会
记者:李梦婷
视频:马自豪、刘倩朋、武坤辉、朱文喆
编辑:陈海笑
校对: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