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俊林:以焊为笔书匠心 技能强国显担当
在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焊花飞溅,弧光闪烁。有这样一个身影,20余载如一日,与焊枪、钢板为伴,以精益求精的技艺和锐意创新的精神,生动诠释着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他就是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货车制造中心首席技师甘俊林,一位从劳务派遣工成长为“大国工匠”的传奇匠人。
2005年,年仅18岁的甘俊林踏入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从那时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便成为他的座右铭。寒来暑往,他扎根一线,用汗水浇灌技艺,从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冷作和电焊“双料技师”、高级工程师,更荣获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在有着焊接“世界杯”之称的第六届“嘉克杯”国际焊接职业技能大赛上,甘俊林从20多个国家的388名专业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钨极氩弧焊成人组一等奖。赛场上,他沉稳操控焊枪的身影,不仅为祖国赢得荣誉,更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产业工人的卓越风采。此后,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工匠等荣誉纷至沓来,2024年,他成功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
荣誉加身,甘俊林却始终保持初心。在“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的时代浪潮中,他勇立潮头,以四川省“甘俊林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阵地,向生产难题发起挑战。团队聚焦工艺改进与成果转化,在粮食漏斗车生产中,攻克技术与质量难关,实现装配质量质的飞跃;将机器人自动焊引入国铁货车侧墙线,创造近千万元价值;面对L69型出口铁路货车侧墙焊接变形这一“卡脖子”问题,甘俊林带领团队经过一个月日夜钻研,采用激光焊接与刚性固定技术,实现国内该车型技术突破;在出口石砟漏斗车试制时,他们以“白+黑”工作模式和精湛工艺,交出零返修的完美答卷,成功解决一系列生产痛点。
甘俊林与同事沟通工作
技术创新是开拓国际市场的核心利器。甘俊林将“轻量化、大载重”设计理念与“标准化、模块化”生产工艺深度融合,在海外市场屡建奇功。他参与的出口低帮平车项目,凭借艺术品级的焊接工艺赢得海外客户盛赞;主导的200辆出口敞车因质量远超预期,促使客户追加120辆订单,成为中国中车海外市场的亮眼名片。近年来,他接连攻克30余项工艺难题,推动铁路货车制造质量蝶变,10余种出口车型应用其创新成果,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筑牢技术根基。
甘俊林深知,个人的力量有限,集体的力量无穷。他以自身为标杆,在公司掀起青工钻研技术、立志成才的热潮。秉持无私奉献精神,他通过“大讲堂”倾囊相授专业知识,以“结对子”“师带徒”的方式手把手传授绝技。自2020年以来,他开展技能培训40多场。在他的悉心指导下,16名徒弟取得高级技师技能等级,15名徒弟获得技师技能等级,8名徒弟在省部级、国家级行业技能比赛中跻身前三。2024年,他受聘为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工匠学院导师,继续为培育新一代工匠发光发热。
甘俊林用自己的奋斗历程,生动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他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无数劳动者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更多人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篇章,为实现“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的伟大梦想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