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掌上定西视频号


2024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

获得者

(一)集体(1个)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会川试验站代表合影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会川试验站

会川试验站始建于1965年,先后被命名为“农业部会川马铃薯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西北旱作马铃薯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种质资源渭源观测实验站”。试验站累计育成马铃薯品种50个,发表论文140余篇。陇薯系列品种年推广面积分别占甘肃省的近1/2和西北的1/3,其中陇薯7号、10号多次入选全国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马铃薯高淀粉和抗晚疫病育种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近10年,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在甘肃推广超4000万亩,累计助农增收120亿元,成果辐射13个省区。从“一粒种子”到“一个产业”,试验站为甘肃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助力渭源县获“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称号。试验站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甘肃省劳动先锋号”“甘肃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二)个人(9名)


张晓燕

张晓燕女,汉族,41岁,中共党员,嘉峪关长城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她23年如一日奋战在长城文化弘扬第一线,曾为30多万名中外游客讲解长城历史文化。从一份1万多字的讲解词,她挖掘整理出20余万字的讲解素材;为了适应不同特点的游客,她又专门编写了6个版本的讲解词;为了真正读懂、讲好长城的历史,她一头扎进长城文化文献典籍中研究、整理、撰写。

她先后承担省市级课题10余项,出版相关著作4本,30余次培训全市导游员、讲解员。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甘肃省服务明星”“甘肃省技术标兵”等40余项荣誉。


鲁清林

鲁清林男,汉族,62岁,民进会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研究员

他40年如一日致力于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建立了全国领先的小麦抗条锈基因库。首次在国内成功利用国外优异抗条锈种质资源育成了一批抗条锈丰产小麦新品种,为解决“小麦条锈病源头区持续控制”这一世界性难题奠定了基础,较大幅度提高了我省旱地小麦产量水平。他带领团队育成了一批多抗丰产小麦新品种,兰天36号创全国旱地小麦高产纪录。主持和参与育成46个小麦品种,在甘、宁、陕、青等四省(区)累计推广7000万亩,增产粮食20多亿公斤,综合增效70多亿元。

他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取得4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级证书),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获“民进全国社会服务暨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20余项。


鲁毛才让

鲁毛才让女,藏族,53岁,中共党员,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在她的带领下,甘南州特殊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由普到专、自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历程,走出了一条适合州情、校情、学情的特殊教育发展之路。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党建与教学融合,提升学生管理与教学效率,增设多种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她是特教学校孩子们的好“阿妈”,用汗水和爱心浇灌着特殊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在这片爱的乐土中茁壮成长。

她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十四五”规划课题4项。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骨干教师”“甘肃省特级教师”等称号。


高 鹏

高 鹏男,汉族,45岁,中共党员,甘肃建投七建公司砌筑工班班组长

他从业27年,以“技术立身”为信念,先后参与60余项重点工程,参建工程2项获得“鲁班奖”、多项获得“飞天奖”。他研发的“填充墙砌筑皮数杆”等5项国家级专利工具,提升施工效率40%,降低损耗18%;“干混抹面砂浆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在全省建筑行业推广应用,实现年省施工成本2000万元。2024年牵头攻关“石膏基特种砂浆”,入选甘肃省绿色建筑名录。2015年起,他利用节假日开办“技能课堂”,10年间培训1800余人次,带出45支乡村施工队。

他的工作室先后被命名为“高鹏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授课2.8万人次,带徒127人,编写的《现代砌筑工艺标准化手册》被行业广泛采用。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30余项荣誉。


张 伟

张 伟男,汉族,32岁,中共党员,甘肃省定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安定公路段职工

从部队退伍后,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公路人,以军人本色和工匠精神守护安定公路段199.33公里国省干线。在积石山县6.2级地震抗震救灾、国道312线车辙病害处治、重大节日保通保畅、冬季防滑、水毁修复等急难险重任务中,他不惧艰险、冲锋在前,用娴熟的机械操作技能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用心用情践行着“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行业担当。

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十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筑路工(压路机项目)职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交通运输公路养护技能大比武坑槽修补项目“优秀选手”,“甘肃省技术标兵”等荣誉。


刘韦评

刘韦评男,汉族,56岁,中共党员,张掖市集善乐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党支部书记

1997年突遭横祸,年仅25岁的他高位截瘫。28年来,他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创办残疾人服务实体机构,从需要被搀扶的受助者,成为帮助千百人的助人者。他建立“入户走访+励志分享+网络微课”三维服务模式,创建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项目张掖基地,先后对1100多名残障人士进行网络客服培训,为2000人次残疾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累计为360余名残疾人提供互联网就业岗位,帮助80余名残障人士集中就业,累计辐射带动省内1000余名残障人士就业。基地先后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残疾人之家”称号,被中国残联评为“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

2019年,他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为“CCTV年度慈善人物”;2023年,入选“中国好人榜”;2025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评为“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


杨明河

杨明河男,汉族,43岁,中共党员,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副局长、一级警长

他始终奋战在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前沿,先后参与侦破杀人、抢劫、盗窃、诈骗、赌博、倒卖文物等刑事案件数百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0余名。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他先后带队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个、恶势力团伙1个。2023年,他带队破获省厅督办的“3·22”系列网络裸聊敲诈案件103起,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5名,打掉境内裸聊敲诈洗钱团伙2个,打掉并捣毁境外诈骗窝点1个,抓获境外中国籍犯罪嫌疑人21名,冻结涉案资金300余万元。2024年,他带领“9·20”专案组成功侦破部督案件杨某清等人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查明犯罪嫌疑人11人,破获刑事案件9类15起。

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嘉奖2次,2024年获评甘肃省第七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


左新郎

左新郎男,汉族,50岁,中共党员,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左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2014年,在外打拼的左新郎回到家乡,当起了左咀村的“当家人”。他先后出资、垫资15万余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全村自来水入户率和三相四电通户率均达到100%。他带领村民创办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亩,建成区级露天循环蔬菜示范基地,带动周边20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他深挖左咀村红色资源,建成了全区第一家窑洞村史馆,组织创作村歌,拍摄电影《向阳花又开》等,成功举办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左咀村示范展示活动,全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他荣获“甘肃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甘肃好人”、甘肃省“乡村振兴阅读推广人”等荣誉称号,相关工作事迹被拍摄为全国党员干部教育片《美村三十六法》之《乡贤回归》。


从左至右依次为:高一帆、王武斌、马斌、马文轩

马 斌男,回族,13岁,临夏州临夏市第三中学七年级20班学生;

马文轩(曾用名马东拉) 男,东乡族,16岁,临夏州临夏市第三中学八年级19班学生;

王武斌男,汉族,15岁,临夏州临夏市第三中学九年级11班学生;

高一帆男,回族,13岁,临夏州临夏市第三中学七年级12班学生

2024年12月19日13:40左右,马斌、马文轩、王武斌、高一帆4名学生乘坐14路公交车行至临夏市滨河路龙王庙站附近,突然发现驾驶员出现呼吸急促、昏迷情况。马文轩钻进驾驶舱用手猛按刹车,并将司机的脚从油门上抽离,打开双闪拉上手刹。马斌和高一帆帮忙控制方向盘,王武斌抓住司机肩膀拍打并呼叫,车辆缓缓停在安全区域。4名学生齐心协力将司机抬到车厢,并通过在学校学习的急救知识对司机进行心肺复苏。直到120救援车辆赶来,同车18位乘客均安然无恙。

4名学生见义勇为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他们入选中央政法委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被省红十字会授予“小小急救侠”荣誉称号。


2024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

提名奖获得者

(一)集体(1个)


酒泉市瓜州县消防救援大队合影

酒泉市瓜州县消防救援大队

酒泉市瓜州县消防救援大队成立于1991年,是扎根在瓜州县的一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2024年2月17日,连霍高速因暴雪封闭,2.5万名旅客滞留瓜州。大队全体指战员第一时间调派消防车前往县城上路巡逻,将有食宿需求的人员引导至大队营区,并开放大队室内训练馆、公寓楼、战斗班、消防员宿舍等处,安置260余名老幼病困群众。此次救援中,大队累计接待群众咨询800余人次,妥善安置哺乳期母亲5人、残障人士11人、65岁以上老人27人。他们的救援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展现了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担当。大队曾被公安部评为全国“清剿火患”战役“成绩突出公安消防大队”,2019年被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大队”;2024年被甘肃省总工会授予“甘肃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二)个人(8名)


梁倩娟

梁倩娟女,汉族,39岁,中共党员,陇南市徽县陇上庄园网店店主

她返乡创业,通过开设网店、拍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助大山深处的农民卖出价值3000多万元的农特产品,带动6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近几年,她将销售模式从传统电商逐渐转变为与短视频、直播带货相融合的方式,成为一名助农主播,先后开展200多场带货直播,不仅帮助农产品走出大山,还充分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以及农产品生长背后的故事,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她把自己掌握的电商知识和开网店的经验无私分享给大家,她的公司常年吸纳家庭留守妇女就业,并对接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代销代帮。

她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铁根全

铁根全男,汉族,51岁,中共党员,金川集团镍钴有限公司镍冶炼厂镍电解三车间综合班班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投身于日常的检修及技术创新工作中。针对电积镍产品产量、质量提升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和设备缺陷,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出100多项成果,个人获得专利16项。他带领的创新团队完成的《提升电积镍品级率》QC小组活动成果,连续三年荣获全国有色行业、全国优秀QC小组一等奖荣誉称号。发明的“自制往复泵管道缓冲装置”“联轴器机封拆除装置”等40余项技术革新成果在现场得到应用,年均节约备件和检修费用340余万元。

他所领衔的“铁根全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所带领的班组先后获得多项全国和全省荣誉,本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技术能手”“首届工人发明家”“陇原工匠”等称号。


杜志虎

杜志虎男,汉族,59岁,中共党员,国网民勤县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仓储班班员

15年军旅生涯锻造出他钢铁般的意志,25年电力岗位磨砺出他的工匠精神。他是群众眼中的“爱心电工”,建立“台区客户微信群”,24小时在线解答用电问题,制定“特殊用户关怀清单”,为32户孤寡老人、残疾人提供上门办电、代缴电费等服务。18年来,即使在全家开销只靠他一人支撑的情况下,他也依然坚持公益。先后成立“小蚂蚁爱心团队”“杜志虎‘电’滴爱心”志愿服务队,被命名为“甘肃好人”杜志虎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

截至目前,帮助困难残疾人家庭40多户,帮助孤寡老人、孤儿、残疾儿童、退伍老兵等困难群众110多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0余万元。开展“春耕助农”“阳光助残”等活动25场,惠及群众1500余人。他先后荣获“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省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


武正全

武正全男,汉族,53岁,中共党员,天水市麦积区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从1990年开始,他一直从事苹果种植及销售工作。2001年,他流转60多亩土地,率先开展花牛苹果规模化种植。他创立花牛苹果协会,手把手教村民种植苹果,筹划创建花牛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果农入股。在他的示范带领下,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果树种植规模达15余万亩。他先后培训果农和周边群众1.3万多人次,培养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170多人,每年吸纳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上山务工1.5万余人次,年增加务工收入400多万元。他创办的麦积区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2012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合作社示范社”。

个人先后获得“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甘肃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许茂俊

许茂俊男,汉族,60岁,群众,张掖市高台县新坝镇西上村八社村民

他27年如一日,只身扎根海拔4400多米的祁连山腹地,默默看守着由先辈们留下的新坝镇红崖子灌区红塘引水渠,有力保障了新坝镇石灰关河系7个村2800人的饮水、1.8万多亩耕地和林草地的灌溉,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塘长”。夏季防汛期,他顶风冒雨日夜巡查;冬季大雪封山,天寒地冻,他仍坚持作业。

他的先进事迹在央视网、中国水利报及各类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以他的先进事迹为题材制作的纪录片《天边的红塘》获得甘肃省微电影、网络剧大赛二等奖。他先后入选“甘肃好人”“中国好人榜”。


卫旭东

卫旭东男,汉族,50岁,中共党员,甘肃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病区主任

他2007年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倾自己所学,为家乡医疗卫生事业作贡献。他率先在甘肃省内开展喉癌保全喉功能手术,包括喉癌的二氧化碳激光手术及等离子喉部分切除手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积极开展眩晕的临床研究,成立了甘肃省第一家眩晕病专病门诊,并连续六年举办甘肃省眩晕诊治论坛,推动甘肃省眩晕疾病治疗的规范化、专业化;他积极开展喉癌的基础研究,20年来聚焦喉癌肿瘤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已发表文章7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篇,完成及主持国家级、省市级课题20余项,相关研究获省部级科技奖4项。

他先后获得“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骨干人才”“甘肃省优秀医师”等荣誉称号。


杜冬冬

杜冬冬男,汉族,18岁,共青团员,陇南市文县第二中学学生

2024年2月18日17时许,陇南市文县碧口镇一对父子在白龙江畔游玩时不慎落入水中,正在附近的杜冬冬听到有人呼救,赶紧跑了过来。当时正值初春,江水寒冷刺骨,落水的父子都不会游泳,渐渐地无力挣扎。面对离岸4米、水深超3米的险境,杜冬冬迅速脱去外衣跳入江中,在湍流中拼死拖拽两名落水者,最终在岸上群众帮助下,3人全部安全上岸。

面对危难,他挺身而出,用生命救护生命,用见义勇为的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代青年学生勇敢担当的青春篇章。他入选中央政法委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


何 方

何 方男,汉族,39岁,中共预备党员,武威市天祝县晨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兰州市德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

长期扎根城乡社区一线,致力服务于关爱“一老一小”、帮扶特殊困难群体、助力乡村振兴和创新社区治理。他在天祝藏族自治县率先建成社会工作服务总站,打造“红色社工驿站”服务品牌,累计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建立“用脚步丈量民情”特殊困难群体动态服务模式,探索出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12345”工作法,累计服务特殊困难群体843人次,开展公益项目100余个。在庄浪县发展中蜂养殖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指导建立产业合作社3个,帮助100多名困难群众实现脱贫,形成了“社会工作+特色产业+合作社示范+农户自我发展+品牌打造”脱贫攻坚典型经验。

他曾获“中国最美社工”“全省优秀志愿者”“全省第一批社会工作督导人才”等荣誉。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编 辑整理:掌上定西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掌上定西

本地新媒体




掌上定西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合作·掌上定西·发展

zslx0932

❤合作请致电:19119681215

❤征稿邮箱:50169220@qq.com

❤掌柜微信号:19119681215,欢迎骚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