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民
孩子喊腿痛,很多家长会以为是生长痛,让娃忍一忍就过去了,或者休息一下、睡一觉就好了。但是,如果孩子反复喊腿痛,就要当心了。
骨折:儿童骨折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局部肿胀、骨折端畸形、会有骨擦感。
生长痛:以夜间或傍晚睡眠时腿疼为主,疼痛部位一般发生在小腿肚、大腿、双腿膝盖后方等处,两条腿都会疼,局部按压有时有疼痛感,但无红肿,局部皮温不高,全身无其他表现,不影响儿童日常生活,腿疼也不会随时间加重,且常常可自行缓解。
生长痛多见于2~10岁的孩子,尤其见于生长高峰的6~7岁的孩子,孩子经常自诉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前侧疼痛,在这个时期与孩子的骨骼生长速度过快,附着在骨骼局部的肌肉和肌腱生长相对缓慢,导致骨骼肌牵拉引起的牵拉疼痛有关,也可能与孩子骨骼解剖、骨代谢、心理因素、肢体活动度有关系。如果孩子活动量过大、过度劳累,会加剧疼痛,每次持续几十分钟至数小时,可通过按摩、热敷、多休息来缓解。
胫骨结节骨软骨炎:这是一种无菌性炎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前方局限性疼痛,表现在胫骨结节处,上下楼梯、跑跳、运动后均感膝关节疼痛不适。跪姿或膝关节极度屈膝时疼痛明显加重。本病属于自愈性疾病、一般无须特殊药物治疗,充分休息是关键的治疗方法,剧烈运动后出现疼痛可服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可缓解症状。
滑膜炎:3~10岁儿童最易发生,男童为多见,表现为腿部疼痛,轻度者行走跛行,关节积液,局部温度升高等症状。重度者关节活动受限,骨盆倾斜,股骨头坏死。治疗需充分休息、避免负重行走、口服非甾体抗炎药,通过减缓肌肉紧张程度,可促进局部病灶损伤修复,对于发病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患儿,需遵医嘱予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重度的患儿,可使用下肢牵引带牵引,支具外固定减少活动,预防病情加重,牵引治疗,患儿需卧床休息,进行患肢制动。大多患儿均能得到较好的康复。
骨肉瘤:最初期疼痛常见症状即关节周围疼痛,多为隐痛,活动后加重,开始的间歇痛,逐渐演变成持续性剧痛、疼痛难以忍受,尤以夜间疼痛为主。随着病情进展,疼痛程度逐渐加剧,主要是由肿瘤快速生长后破坏骨骼导致的。随着肿瘤生长,发病部位即会逐渐出现包块,包块周围可能有类似血管扩张,静脉怒张,温度较其他部位皮肤温度略高。
尤因肉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的原发恶性肿瘤,常见发病年龄10岁以下的儿童,好发于长骨干的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腿疼通常是尤因肉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除疼痛外还会有全身发热、红斑、病灶局部肿胀,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容易误诊为骨髓炎,可通过影像学检查鉴别。
骨囊肿:患者年龄一般在10岁以下,囊肿距骨骺板比较近,小于5毫米,病变不断地发展。潜伏型骨囊肿患者一般10岁以上,囊肿距骨骺板比较远,大于5毫米,病变比较稳定,较少出现进展情况。大多数骨囊肿无明显症状,有时会有局部的隐痛或肢体的局部肿胀。患有骨囊肿不是必须手术治疗。
孩子腿疼,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让孩子充足休息,做适当的拉伸和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就医并听从医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