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朝阳升起,桥头镇桥口路烟火气也渐渐浓了起来,水果店老板黄先生正将货架摆放在规定区域内,“大家都自觉摆放、顺手清扫,整条街干净,客人更愿意来!”这一幕,正是桥头城管分局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后,市容环境与商户意识双提升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桥头城管分局通过实施三项举措,让桥头镇“门前三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示范街80%商户签订了责任书,实现从“被动整改”到“主动维护”的转变,商户履约率持续提升,街巷秩序显著改善,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现象不再频繁出现,让路面整洁、秩序井然成为桥头街景新面貌。

责任书明职责,让履约更规范

2024年年底以来,桥头城管分局以田头角村桥口路、商业街等为试点,创新推行“门前三包”责任书制度,打造首批“门前三包”示范街,并逐步推广至全镇9个城市管理片区。


△餐饮店店主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

城管片长们通过“签约+讲解”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与商户签订书面责任书,将“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三大责任转化为具体条款;另一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条款细化为“每日两时段清扫”“物品摆放不越红线”“及时清理绿化带垃圾”等可操作标准,确保商户听得懂、做得到。



△片长现场指导商户履约前后对比

“签责任书时,城管片长耐心讲解每项要求,还现场示范如何摆放货架,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水果店黄老板如是说。这种“契约+指导”的模式,既明确了商户责任,又提供了实操指引,大大提升了商户的配合度。目前,该制度已在全镇9个片区示范街全面铺开,商户参与度与履约积极性明显提高。

智慧化赋能管理更高效

“长青路商户请注意,您的橱柜超出摆放时限,请及时收回。”下午4点,餐饮店李老板收到提醒短信后立即整改——这是智慧AI识别系统自动捕捉出越线经营行为后,第一时间作出的警示操作。



△监测平台AI识别问题并督促商户整改前后对比

桥头城管分局整合视频监控搭载智慧AI识别、车载巡查以及无人机航拍三大数据源,形成“智慧城管智能监测网”,从而实现对沿街占道经营、乱摆放等问题的智能识别和即时预警。在智能监测平台中,AI识别功能可实现对监管区域的实时监控,再通过集成视频采集处理、数据分析等功能完成“问题”自主判定,预警实时发送。


△数字城管智能监测平台

“有了AI识别执法系统这一智慧化应用,不仅将重点区域的管理效率提升至‘即时发现’,更重塑了城市治理的参与方式,助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双提升。”桥头城管分局数字城管负责人介绍。该系统上线后,示范街问题整改效率提升60%,商户自律性更强,大幅降低了巡回保洁与执法监管时效。

协同化治理,让参与更主动

为了激发广大市民参与“门前三包”的积极性,桥头城管分局还推动构建了“商户自律-村社区共治-城市管理部门引导”的三级协同机制,城管部门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定期评选“门前三包”示范商户给予公示表彰,同时设立曝光台警示违规行为,形成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推动商户重视度显著提升,也让城市管理既有温度又有力度。



在相关机制的推动下,“门前三包”示范街——田头角村的桥口路、商业街、湖龙路的商户参与度大幅提升,带动街面整洁度显著提升,商户间还形成了自律互助的新风尚。商业街的便利店陈老板分享道:“哪家门前有垃圾,大家都会互相提醒,要是邻居忙就顺手帮忙收拾了。”


据悉,桥头城管分局还将定期组织培训,提供技术指导,吸引带动更大范围的商户、企业踊跃参与这项文明共建行动。


“‘门前三包’责任制正成为城市治理的‘牵引针’,激发市民以主人翁姿态共建美好家园。”桥头城管分局数字城管负责人表示,未来,桥头城管期待通过责任制的深化升级,鼓励引导更多商户参与到共建共治事业中来,让每扇“门前”都成为展现城市文明的窗口,共同绘就“全民参与、共享成果”的治理新图景。

图文:桥头城管分局 东莞+

编辑:郑凯峻

编审:香雅怡

出品:桥头镇融媒体中心

新闻回顾

01

02

0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