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桥头镇乡音调解工作室在东莞市福建商会桥头分会正式揭牌,标志着全镇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迈入新阶段。镇党委委员、“两新”组织党委书记陈绍文,社会工作事务中心、司法分局、统战办负责人及商会代表、流动党员党组织代表、乡音调解员等14人参加活动。
乡音聚合力 基层筑新篇会
乡音调解工作室的建立是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三新工程”:既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新载体,也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新举措,更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创新新支点。工作室依托商会构建“乡情纽带+法治保障”双轮驱动机制,开创了桥头镇基层调解工作的新模式。
多元人才库 调解专业化
活动现场举行了首批乡音调解员聘任仪式,为桥头镇首批5名乡音调解员颁发聘书。
该调解团队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多语种”调解队伍,涵盖闽、粤、客家方言专家;二是“复合型”人才结构,包含党员骨干、执业律师、妇女维权工作者等。
制度强保障 体系全覆盖
会议还介绍了桥头镇“1+19+N”大调解格局,并详细解读了《桥头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音调解工作室工作意见》,为工作室规范化、专业化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政企话治理 共绘同心圆
座谈会上,各商会、流动党员党组织代表共商基层治理新路径:
福建商会洪会长分享“政商共建”经验,市商会总会通过建立11部门联动共建机制,成功化解纠纷145起,承诺发挥好乡音调解工作室,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助力桥头高质量发展;
潮汕商会、梅州商会表示将充分挖掘乡贤人才的乡情优势,推动调解服务向企业延伸;
上蔡县在粤务工人员流动党委张书记提出“方言普法”工程,建议开发“乡音说法”微课堂。
擘画新蓝图 打造金品牌
陈绍文强调,各部门要聚焦三大方向将“乡音调解”品牌打造成全市示范标杆:一绘“枫桥新画卷”,年内打造“3商会+2流动党组织”调解示范矩阵。二铸“专业强引擎”,强化法律指导和业务培训,建立“专家智库+乡贤智囊”双轨支撑体系。三树“调解金品牌”:及时总结典型案例,让“乡音调解”可感可及,扩大品牌影响力,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桥头经验”。
图文:邵锦烺
编辑:香雅怡
编审:邓佩珊
出品:桥头镇融媒体中心
新闻回顾
01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