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保局派驻医院人员,上班打游戏被通报
近日,贵州有网友发视频称,遵义某医院柜台工作人员,上班期间握着手机打游戏。
涉事人员在岗位上玩手机
视频发布者表示,事发该医院的医保处,“我们这边十几个人在排队,等待上传资料,可他在悠闲地打游戏。”
据《现代快报》报道,经调查,涉事工作人员是遵义市医疗保障局派驻人员。
医院医保办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视频中的玩手机男子,平时主要负责医保方面的业务咨询、政策介绍等,已将情况上报给遵义市医保局。并表示,“因为他不是我们医院的人,我们只能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交待他该怎么做事。”
4月30日下午,遵义市医保局发布通报,表示在获悉情况后,医保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开展调查,经初步核实,相关报道情况属实。目前,该局已对涉事人员启动调查和追责问责,并同步安排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的工作人员到岗开展工作。
对于此事,有网友的回复却令人眼前一亮:
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被爆玩手机、打游戏,早已屡见不鲜
其实,这类事件早已不是新鲜事,不少从业者甚至因此丢掉工作。
2025年2月25日,网友发布视频称,安徽省天长市某医院内科一名医生上班时间坐在电脑前玩游戏,门外有患者排队等待了近1个小时。随后医院回应:该工作人员是医院医生,在门诊利用工作电脑打纸牌游戏。医院已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责令检查并通报全院。医院将对全院工作电脑进行排查,卸载与工作无关软件。
2025年2月18日,有市民视频曝光称,安徽省一家三甲医院急诊窗口内的一位医生忙着打游戏、刷剧,面对急诊患者的抽血要求,让其去普通采血窗口抽血。院方表示:当事人系医院检验专业实习生,工作期间存在玩手机行为。目前医院已对当事人及带教科室负责人批评教育,并将按照有关规定对其他相关责任人进一步严肃处理。
2023年6月16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称,湖南省邵阳市某医院内,一名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在上夜班时打游戏。其孩子由于发烧,抽血后需要化验,工作人员却要“打完那把牌才做事”。目前这名工作人员已经被停岗处理。
为什么医护人员们总放不下手机?
在某医院的匿名调研中,85% 的医护人员承认工作期间使用过手机,但背后的原因却令人唏嘘。
在信息化浪潮下,医院的管理与协作高度依赖即时通讯工具。从科室排班、紧急会诊通知,到药品库存预警、检查结果传达,大量工作信息通过微信群、医院 APP 发送。一名外科医生无奈表示:“曾因错过科室群的手术调整通知,导致两台手术时间冲突,被患者投诉。自那以后,手机不敢离身半步。”
另一方面,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手机成了短暂逃离现实的 “避难所”。面对生离死别、医患矛盾,医护人员也需要情绪出口。在这种高压下,手机成为了他们短暂逃离现实的 “安全阀”。一位急诊科医生坦言:“连续值班12小时,只能在间隙用手机回复家人消息,不然他们总担心我出事。”
更重要的是医学领域知识迭代迅速,新疗法、新药物、新指南不断涌现。为了不被行业淘汰,医护人员需要持续学习。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手机成为了便捷的学习工具。他们通过医学类 APP 观看讲座视频、阅读文献,甚至在手术间隙用手机参与线上学术讨论。
但任何使用手机的行为,即便存在合理需求,都必须严格恪守不干扰患者诊疗这一底线,生命至上的原则必须坚定不移、不可撼动。
医护工作期间用手机规避投诉指南
在当下,手机早已从单纯的通讯工具,转变为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然而,手机使用的必要性与工作场所规范之间的矛盾,使得投诉风险如影随形,需要谨慎应对。
从服务窗口到夜班岗位,不同场景下的手机使用都潜藏着投诉隐患。窗口岗位作为科室的 “形象名片”,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在患者排队等候、情绪焦急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使用手机极易引发误解,被贴上 “工作懈怠”“服务态度差” 的标签,进而招来投诉。夜班时段同样不容小觑,此时患者及家属心理更为敏感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引发不满。独自一人值守时,频繁使用手机不仅可能让患者产生被忽视的感觉,还容易成为投诉的导火索。
针对医务人员上班期间玩手机,不少医生纷纷无奈心酸地告诫道:重要的事说三遍!!!在医院里,特别是穿着白大褂的时候,千万不要看手机,因为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拍成视频发到网上,手机就会成为你玩忽职守的“罪证”,轻则扣钱挨批,重则丢掉饭碗!
打电话或者长时间使用手机,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最好都不要当着患者或者家属的面。即使嘴上不说,心里说不定在怎么吐槽~~
总之,远离这些麻烦事,保护好自己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