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年前的 5 月 6 日,美国颁布了《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针对某一族裔移民的排斥法案,直到 1943 年才被废除。
在《排华法案》135年后的5 月 5 日,美国使馆签证处在微博发布“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学生签证申请服务已经阶段性恢复”的消息。在微博中,美国使馆签证处将申请赴美签证的中国学生比作“想出去玩耍的狗狗”,但在引发批评后删除微博。
微博写道,“春暖花开,你是不是像这只狗一样,迫不及待想出去玩耍了呢?”在这条微博的视频中,一只小狗正试图翻阅围栏。
美国使馆将申请签证的中国学生比作“迫不及待想出去玩耍的狗狗”,激怒了中国网友。
报道称,很多网友认为,这一比喻带有贬义和种族主义色彩,或是在嘲笑中国学生。在大多数的中国习惯语中,“狗”这个字是含贬义的,例如“舔狗”“人模狗样”“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等。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当地时间 7 日报道,美国驻华大使馆一名发言人解释称,微博本意是轻松幽默的,但当他们发现这条微博违背了想传达的本意后,随即将其删除。使馆发言人补充称,“我们对所有中国人都怀有最深敬意,包括中国学生。如果有人被冒犯,我们为此道歉,那绝非我们的本意。”
另据路透社报道,一位网友写道,“在美国文化中,狗基本上具有积极的含义,但在中国文化和成语中,它们大多是消极的。”报道称,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地。根据国际教育交流中心(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xchange)统计的数据,2019-20 学年,约有 37.2 万中国学生占国际学生的 35%,几乎是占比第二高的印度学生的两倍。
近年来,美国国内针对华裔的暴力犯罪事件频发,美国社会的排华情绪不断升温。就在不久前,美国旧金山一名 75 岁的华裔老太无故遭人袭击,老太持木棍反击,将偷袭男子打到躺担架上送院。还有纽约一名 75 岁的华裔老妇被无故攻击,鼻梁被打断。更令人发指的是,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市一名 67 岁的亚裔女性遭到性侵。
特朗普上任后,针对留学生的政策堪称 “大刀阔斧”。近期,美国多地有大量国际学生在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信息系统(SEVIS)中的记录被突然删除,导致这些人员失去合法身份或被吊销签证,面临被驱逐出境的危险。据《华盛顿邮报》分析,自 1 月 20 日以来,至少有 4700 名国际学生在毫无预警、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突然失去了 SEVIS 合法记录。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 4 月 11 日,美国国务院正在手动终止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SEVIS)的记录,并且尚未通知大多数大学或学生他们的签证已被取消。目前,尚不清楚签证被取消的学生是否必须立即离境,还是可以留下继续学业。这场政策变动引发了众多国际学生的恐慌。而在这些受影响的学生中,中国籍学生占比颇高,据香港《亚洲时报》4 月 19 日整合的数据,过去一个月间,特朗普政府单方面吊销的逾千名国际学生签证里,中国籍学生占比逾六成 。
面对这一情况,多起诉讼纷至沓来。在 4 月 25 日加州北区联邦法院一场听证会上,司法部律师伊丽莎白・库兰透露,政府将暂时恢复部分被撤销合法身份的国际学生记录(SEVIS),并制定新的标准,用于未来终止留学生身份的程序,新的政策标准将很快公布。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同时强调,仍保留在这些学生的身份重新激活后,因违反移民法等原因再次终止其身份的权力。此前,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等顶尖学府的四名中国学生已对美国政府提起了诉讼,主张美国政府未提供任何通知、听证或证据,仅凭模糊的国家安全理由终止身份,其武断且反复无常的行政行为违反了美国《行政程序法》及宪法修正案保障的正当程序和平等保护原则 。
如今,美国社会对华裔的歧视和偏见依旧存在,美国使馆此次将中国留学生比作狗的行为,正是这种深层歧视心理的体现,即便其道歉,也难以抹去这一侮辱性比喻带来的恶劣影响,更无法改变美国国内排华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