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利沃夫的街头,硝烟的味道还未完全散去,防空警报时而划破天空。2022年的冬天,战争的阴霾笼罩了这片土地,街道上行人稀疏,防空洞里却挤满了避难的老人和孩子。而在这片破烂的世界里,一个来自中国湖北的年轻人,用其善意和坚持,默默缝补着战争撕裂的伤口。

他叫柯义,一个在乌克兰求学的留学生,一个选择在战火中留下来的中国志愿者,一个用行动书写人性光辉的普通中国人。


从画室到防空洞:艺术与人性的交汇

柯义本是个追逐艺术梦想的普通年轻人。

湖北的乡野养育了他的赤子之心,乌克兰的艺术殿堂则点燃了他的创作激情。他在哈尔科夫国立艺术学院读完硕士,又来到利沃夫国立艺术学院攻读美术学博士。画布、颜料、构图,这些曾是他生活的全部。然而,2022年2月,俄乌冲突的炮火打碎了这一切。学校停课,城市陷入恐慌,撤离的留学生络绎不绝,柯义却在三思后选择了留下。

“为什么不走?”有人不解地问他,这时候很多乌克兰人都已远走同学,而他只是一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他笑笑,眼神里藏着复杂的光芒。或许是战争中陌生人递来的一块面包,或许是防空洞里孩子们的眼神,让他决定留下来。

他相信,艺术不仅属于画廊,也属于那些在黑暗中渴望光亮的心灵。

一开始,柯义只是在利沃夫的防空洞里为孩子们开设美术课。那里潮湿阴冷,空气中弥漫着不安,但当他拿出画笔和纸张,孩子们围拢过来,眼睛亮得像夜空里的星星。他教他们画向日葵——乌克兰的国花,象征希望;他教他们画蓝天,画没有炮火的家乡。孩子们的小手握着彩笔,涂抹出五彩斑斓的梦。有一個小女孩,画了一只飞翔的鸟,怯生生地说:“我想让它飞到爸爸那儿,他在战场上。”柯义喉头一紧,轻轻摸了摸她的头,说:“它一定能飞到。”


这些画,不仅是孩子们的表达,更是他们对抗恐惧的武器。柯义用艺术,为这些小小的心灵撑起了一片避风港。

战火中的奔走:从赫尔松到利沃夫的坚守

随着战争的发展,柯义的志愿者工作已远不止于教孩子,用画画安慰他们受伤的心。

战争让乌克兰的许多家庭陷入绝境,食物、药品、温暖的衣物成了奢侈品。他开始四处奔走,筹集物资,并组织人员分发。

2023年,赫尔松地区因卡霍夫卡大坝被炸毁而洪水肆虐,柯义穿上防弹衣,关闭手机以防俄军追踪信号,深入灾区为受困的家庭送去食物包。每月,他都要和团队为150个家庭提供50美元的物资援助,微薄却珍贵,特别是在战争纷飞的日子里。

赫尔松的路途危机四伏,炮火随时可能落下。他曾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有些场景一辈子忘不掉,孩子的笑脸和老人的泪水,像针一样刺在心里。”但他没有退缩。利沃夫的康复中心、社区夏令营、甚至废弃的教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2023年夏天,他组织了一场儿童夏令营,孩子们在中文歌曲《爱就一个字》的旋律中跳舞,笑声在战火的间隙里回荡。


那一刻,柯义觉得自己“像是把整个世界的光都借来了”。

他的努力没有被忽视。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人知道了他,知道了这个来自于中国的支援者,和他的团队,

2024年5月,乌克兰前总理尤利娅·季莫申科来到利沃夫,探访志愿者团队。她紧紧拥抱了柯义,感谢他为乌克兰人民带来的温暖。那一刻,柯义,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成了中乌友好的一个缩影。他的善意,穿越了国界,点亮了战火中的希望。


网络的刀光剑影:用行动回应质疑

然而,柯义的路并非一帆风顺。

战争不仅撕裂土地,也撕裂了人心。在中国网络上,他的善举却引来了意想不到的非议。一些“俄粉”或不明真相的网友,给他扣上“立场问题”的帽子,甚至恶意攻击他的动机。有人说他“蹭热度”,有人质疑他“别有用心”。这些无端的指责,像冷箭一样射向这个一心助人的年轻人。

柯义没有沉默。他在微博上澄清,自己是独立志愿者,不参与任何商业活动,也与某些华人机构无关。他的每一分努力,都来自内心的驱使。他写道:“我只想帮帮那些无辜的孩子和老人,战争不该是他们的代价。”

面对网络暴力,他选择用行动回应。每一袋分发的粮食,每一堂美术课,每一个孩子的笑脸,都是他对质疑最有力的回答。

缝补世界的微光:柯义的意义

柯义的故事,像一盏微弱却坚韧的灯,照亮了战争的黑暗角落。

他不是英雄,没有光环,也没有豪言壮语。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留学生,用自己的专业和善良,在异国他乡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他的画笔,缝补了孩子们的创伤;他的脚步,连接了绝望与希望;他的坚持,告诉我们,即使世界破破烂烂,总需要有人去缝缝补补。

在利沃夫的一间老教堂里,柯义曾接受播客《不合时宜》的采访。他说:“战争让我看到人性的脆弱,也让我看到人性的光辉。我留下来,是因为我相信,哪怕只有一点点改变,也是值得的。”这句话,像他画笔下的向日葵,朴实却充满力量。

2025年的今天,柯义仍在乌克兰,奔走在利沃夫和赫尔松之间。他的博士学业或许因战争而搁置,但他的心从未停下。他用艺术和行动,为这片饱受摧残的土地,缝补出一片片希望的碎片。

良心,也是一颗种在战火中的种子

柯义的故事,让我想起一句老话:“勿以善小而不为。”他没有能力改变战争的进程,也没有能力终结苦难,但他用自己的微光,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他的美术课,教会孩子们用颜色对抗恐惧;他的物资包,让饥饿的家庭感受到关怀;他的坚持,让我们看到,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依然可以闪耀。

这个世界,总是破破烂烂,战争、冲突、误解,像无形的刀,割裂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但总有一些人,像柯义一样,愿意拿起针线,缝补那些裂痕。他们或许改变不了整个世界,却能让一颗颗心重新跳动。

柯义,一个在乌克兰缝补良心的中国留学生,他的故事,就像一颗种在战火中的种子,静静地生根发芽,等待着开出希望的花。

愿他的善意,能被更多人看见;愿这个世界,因他这样的微光,而少一些破烂,多一些温暖。

欢迎关注我亲爱的朋友,柯义同学的公众号,了解他,一个中国留学生在乌克兰做志愿者所亲历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江南君,一个路见不平忍不住吼一声的中年boy。

喜欢写点文字,思考点人生,不干正事的餐饮老斯基,也是一个外贸哥。

许多年后,当后人问我对社会做了哪些贡献时,我会自豪地说,面对事实,我做了诚实的记录和转发。

为防失联,加好友(微信号:67932342)

每天早上七点发

导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