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母亲节。

有人说,母亲节才是中国人的感恩节。

从怀胎十月,到我们呱呱坠地,再到长大成人……

我们成长的轨迹中,少不了母亲付出的身影,我们如今的模样,也都离不开母亲的滋养。

史铁生说过:“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年少不懂母爱之深远,只觉得她太过唠叨。如今长大后,重温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这才读懂母爱的深重。



1

母爱的唠叨

作家郑振铎说:“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当年,20多岁的史铁生也没有想到,那个在足球场上意气风发的自己,后半生会在轮椅上度过。

他更没想到的是,双腿瘫痪后,最痛苦难受的人其实不是他自己。

在《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写道:“母亲原本是最喜欢花的,可自从他的双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此时的母亲,全部精力都花在史铁生上,连她最喜欢的花也无法顾及。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孩子被病痛折磨着,而母亲却无能为力。

她不敢表露自己的痛苦,焦急的心情,全都化作了言语的唠叨。

为了让史铁生出门散散心,不再盯着院子里的落叶发愁,母亲多次提出要去北海看看花儿。

史铁生完全沉浸在痛苦当中,总是大声反抗:“不,我不去!”

过了一段时间,母亲憔悴的脸上,再次露出央求般的神色:“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这一次,史铁生没有拒绝。

母亲像小孩子般,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一边和他搭着话,一边开始手忙脚乱地做准备。

史铁生还嫌弃她唠叨:“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喜出望外,长久以来的压抑,都在此刻散去。

她开始絮絮叨叨,回忆起当年母子俩一起看花的样子,全然忘了自己受过的痛苦和委屈。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母亲的唠叨里,句句都是爱的叮咛,字字满载关怀与期望。

只可惜,很多人听懂时,却早已为时已晚。

短片《妈妈的温度》中,也讲了这样的故事。小时候,妈妈总是害怕你冷,多穿点,别着凉,早点睡觉。

后来上了中学,你躲在房间里看小说,门口总会传来她的唠叨声:“眼睛会坏掉的,怎么还不睡觉?”

长大了,你嫌她织的围巾太老土,忍不住开口抱怨:“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早就不喜欢这种幼稚的东西。”

可你不知道的是,妈妈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为你赶制毛衣……

以前总觉得妈妈很烦很唠叨,等到妈妈离开后,才发现,那些平常里的唠叨,都藏着妈妈的爱与温柔。

她怕冷怕你哭,怕你独自一人尝遍人生苦楚。

可她不能时时刻刻把你护在身后,只能用言语的叮嘱,对你进行着保护。

她们的唠叨里,都是岁月沉淀的智慧,藏着无尽的爱意与牵挂。

起初,母亲的唠叨是陪伴、是养育;

后来啊,母亲的唠叨是等待、是牵挂。

你受挫时,母亲用唠叨,表达她的担忧;

你开心时,母亲也会用唠叨,分享她的喜悦。

她把爱都用唠叨的形式,全给了我们,却唯独忘记了爱自己。



2

母爱的卑微

《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发表时,史铁生的母亲已经去世四年了。

怀念起种种往事,他潸然泪下,将自己的遗憾和歉意,全部写进了这篇文章里。

那时候,双腿刚刚瘫痪的史铁生,脾气暴怒无常。

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他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猛地摔坏手边的东西。

每到这时,母亲就像犯了错的孩子,悄悄躲出去。

她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儿子的自尊,让史铁生能够尽情地宣泄着自己的痛苦。

她掩盖着自己的悲痛,又害怕孩子做傻事,便躲在门外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着史铁生的动静。

等一切恢复沉寂,再悄悄地潜进来。

那段时间,史铁生特别敏感,母亲说话也变得小心翼翼。

当史铁生答应要去北海看花的时候,母亲一时高兴,不小心提到了“跑”“踩”的字眼,忽然就不说了,又偷偷跑了出去。

史铁生对和腿有关的一切都很敏感,可母亲也许没有注意到,她自己才是最敏感的那个人。

敏感到说一句话,做一个动作,换一个表情,都要考虑到孩子的感受。

还有一回,史铁生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史铁生,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

幸亏后面伤口好了起来,不然母亲都快疯掉了。

为了让儿子走出失去双腿的绝望,她对儿子的爱近乎卑微。

史铁生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天下的母亲都有个通病,孩子挨了欺负、受了伤,她们都恨不得全都让自己来扛。

母爱就是一场情感绑架。

孩子仗着自己的身份,便毫无顾忌地,把所有的情绪,都推向那个唯一不会抛弃自己的女人。

母亲把自己的心铺成路,依然会小心翼翼,因为怕我们走的时候磕了脚。

无论生活如何苦涩,命运如何刁难,她总是会掏心掏肺,给我们安稳,护我们周全。



3

母爱的无私

老舍曾说:“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对史铁生而言也是如此。

最让他遗憾和愧疚的,是在失去母亲之后,他才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

原来,在他瘫痪的时候,母亲早已患了肝癌。

在他怒摔玻璃,拼命捶打自己双腿,一度想要轻生的时候,当时病入膏肓的母亲,还一个劲地劝他:“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后来妹妹告诉他才知道,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睡不着觉。

可就是这样身患重病的母亲,在昏迷前,还在念叨着:“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遗憾的是,就连母亲晕倒前的这最后一句话,他也是听邻居转述才得知。

罗曼·罗兰说过: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母亲总是默默付出,无私燃烧自己,也要为孩子照亮一个光明的未来。

在《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中,作者不良生,也提到了自己母亲的往事。

小时候,作者生活在阴影之下。

父亲酗酒家暴,母亲忍无可忍,最终带着他离开。

母子独自一人养孩子,却从来不怨天尤人。

夏天炎热无比,屋内蚊虫肆虐,母亲自己动手做纱门。

到了冬天,母亲双手生满冻疮,她笑说像坏掉的山芋。

甚至她患癌之后,担心影响儿子参加高考,也都默默忍受着,从来不声张。

母亲去世后,不良生继承了她的乐观和善良,将往事都付出笔端,写进了回忆录《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

为何书名是99件小事?

“99”为概数,实则记录的小事远超99件。

这代表的是缺一满百的遗憾,恰如母亲的恩情,我们穷尽一生,都无法偿还。

想起作家刘娜说过的一段话:

或许,每个孩子,都有过至少两次生命。 第一次,是妈妈冒死把他带到人间。 第二次,是危情之中,妈妈用命在死神和孩子之间,撑起一扇无形的求生之门。

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就像是一只超载的轮船,任凭风吹浪打,历经千辛万苦,也要渡我们到彼岸。

她微弱的肩膀,年迈的身躯,为我们挡下了生活的雨雪风霜,提供了最温暖的庇护。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我们以一声“妈妈”为通行证,透支她整个生命;

她却用“母亲”身份做抵押,兑换我们一世周全。

世间最不对等的债务里,母亲是永远赤字的一方。

这一生,我们最亏欠的,是母亲;

这一世,母亲最亏欠的,是自己。

母亲用一生的苦,来换给孩子一世的甜。

这世上的爱有很多种,唯有母爱最纯粹最无私。



4

母爱的深谋远虑

《战国策》中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母亲,是最有远见的谋略家,若不能为孩子谋得一段锦绣前程,也愿孩子衣食无忧,平安健康。

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母亲曾带他四处寻医问药。

尽管所有医生都对他的双腿判了死刑,母亲依然不愿放弃。

她常常打听着好大夫,得了不少偏方,倒腾来很多稀奇古怪的药,有吃的,有喝的,或者是洗、敷、熏、灸。

但凡有一点点希望,她也要去试一试。

后来,史铁生渐渐接受了现实,心境也平复了很多,决定要学习写作。

母亲对他说:“那就好好写吧。”

母亲又开始到处给他借书,推着他去电影院看电影,就像过去给他找偏方时一样,重新对他的写作生涯抱了希望。

在《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多次想带史铁生去看“北海的菊花”。

其实,就是希望史铁生能去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希望他能像菊花一样坚强地活着,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与灿烂。

只可惜,后来他终于和妹妹到了北海,母亲却不在了。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他终于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生活还有很多美好,你要带着妹妹一起,两个人好好地活下去。

母亲是最会深谋远虑的。

所有的言谈举止,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布局。

为了让孩子心中重燃希望,她不遗余力地付出,从来不放弃。

为了让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她藏起了自己的软弱,偷偷吃了很多的苦。

母亲把所有的爱,都掏心掏肺给了出去,从来不奢求任何回报,只为孩子能在这纷繁世界里多一寸安稳。

村上春树说:“无论何人,无论何时,人们总要在乌云周围寻索着浪漫的微光活下去。”

生活若是愁云密布,母亲,就是那道永远不会熄灭的微光。

她会指引着我们穿破黑暗,吸引到生活更多的光亮。



母亲去世后,史铁生搬了家,离开了母亲当年住过的小院。

有一年,他的小说获了奖,登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他为图清静,再次回到那个小院子里。

邻居告诉他:“你母亲种的合欢树开花了,去看看吧!”

彼时,母亲已经离世整整七年。

那棵合欢树,是当年母亲出门为他找工作时,误认成含羞草带回家的。

合欢树种下去前两年,都没有发芽。

第三年长出了叶子,母亲高兴了很多天,她常常念叨,不知道这树几年才开花。

后来家中多变故,他们搬了家,便都把这棵树忘了。

如今,合欢树开了,史铁生也找到了自己活下去的意义,可母亲却不在了。

庭有合欢树,母存之日所手植也,今已灼灼其华矣。

史铁生说:“我已经懂得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父母的离去,是孩子一生的潮湿。

这世上最让人心痛的词语,就是“物是人非”。

活着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毕淑敏说过:

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母爱,就是一场倒计时。

剪断的脐带,甩开的手,关上的门,离开的家。

我们用一生跟她告别,她却在用一生跟我说路上小心。

恰逢母亲节到了,记得常回家看看,帮她干干家务,陪她拉拉家常。

不要等到有钱了,有时间了,再去孝敬我们的父母。

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有限的时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子欲养”的遗憾,酿成“亲犹在”时的珍重。

点个赞吧,祝愿天下的母亲,都能平安,健康,顺遂,一生无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