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到底要我死几次?”
在2018年台湾出品的一部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句令人心碎的台词。
在这部剧中第一单元《妈妈的遥控器》里,男孩纪培伟的妈妈获得了一个可以无限回溯时间的遥控器。
在遭受到丈夫背叛之后,儿子似乎成为了这位妈妈生活唯一的希望;
她用无形的期待将男孩的生活套上了冰冷黑暗的色调,用遥控器一次又一次操控着男孩的决定。
纪培伟突然发现,自己被困在“星期三”这一天中,一直遇到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
可他第四次将修改过分数的成绩单交给妈妈时,却听见妈妈冷冷地说:
“我已经给过你三次机会了,你还没学会教训。”
从此之后,小到吃穿住行,大到人生轨迹的选择,再到精神思想的变化,只要与妈妈的预想不符合,纪培伟的时间就会“一键倒退”。
在图书馆学习时,纪培伟认识了女孩小岚,小岚活泼热情,家庭氛围自由宽松;
她就像突然闯入这片灰暗色调的一抹光彩,深深吸引了纪培伟。
可妈妈很快就发现了两人正在交往,纪培伟苦苦哀求妈妈不要倒退时间,不要让他失去这唯一的快乐。
可妈妈还是按下了那个按钮,让小岚永远失去了和纪培伟在一起的那段记忆。
他的快乐一瞬间在妈妈手中断送、蒸发,就像一个木偶没有被剥离感情,但是已经完全沦陷,被他人掌控在手中。
纪培伟开始自杀,他割腕、将电吹风扔进浴缸,可因为那个遥控器,他连死也不能自由。
他说:“妈,你到底还要我再死几次?”
可妈妈的回应却是:“你是妈妈生的,你是妈妈养的,你不可以有这样的想法。”
这样窒息的生活,令人无法逃离的控制欲,根本不是对于现实的艺术化加工,而是某些家庭的真实写照。
在这些家庭中,孩子不孝,反而成为了最正确的事。
心理控制的来源
记得龙应台曾在文章中写到一段著名的母女对话:
妈妈:“我做了鱼,你爱吃鱼对吧?”
孩子:“妈妈,我不爱吃鱼。”
妈妈:“是鲔鱼。”
孩子:“我不爱吃鱼。”
妈妈:“我在鱼里加了芹菜。”
孩子:“可是我不爱吃鱼。”
妈妈:“吃鱼很健康,吃鱼可以长寿。”
孩子:“好的,但是我不爱吃鱼。”
妈妈:“连鲔鱼也不吃?加了芹菜的鲔鱼也不吃?你都没有尝试过怎么知道爱不爱吃呢?”
在孩子又一次明确表达拒绝后,妈妈说:“好吧,那下次可以试试鲑鱼。”
总觉得奇怪,好像有一些父母完全听不懂孩子说出口的话,只一味输出自己的想法,不达目的不罢休。
与那些暴躁、用武力发泄控制欲的家长不同,这样的父母就像无形的柔软藤蔓,紧密将孩子勒紧,让其喘不过气来。
心理控制(PC)是一种以针对孩童的思想和感受的侵入性和操纵性行为,成人通过控制儿童的心理世界来施加权力、获得满足。
这样的成人往往有着过度的自我价值感,他们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之中,将自己的观点奉为圭臬,还要强迫他人一并认同。
在另一些情况中,父母可能会因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过度忧虑而产生的控制欲望;
他们担心孩子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因此就用控制欲试图规避这些风险。
就像中式父母常说的:“你现在不懂不要紧,以后你会感谢我。”
可等到孩子长大以后或许会发现,除了家里到处都是海阔天空。
你的孩子被控制了吗?
最恐怖的其实不是控制,而是家长们没有丝毫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反而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都是出于“爱”。
可当孩子们用他们的方式反过来应对,他们却又说孩子斤斤计较、不知感恩。
心理咨询工作者常常有一句话:“往往来看病的那个孩子,是全家中病的最轻的一个。”
父母的心理控制会大幅度削弱孩子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当孩子无法按照自己的决定做事,不得不遵循家长的意愿时,他们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深刻的怀疑。
随之而来的打压式教育更是为这样的心理状态不平衡雪上加霜。
当父母通过让孩子愧疚、自责或者情感撤回(成绩不好爸妈就不爱你了、不听话就不要你了)等手段进行心理操纵时;
会让孩子长期处于情绪压抑的状态。
他们会反抗、会叛逆,会抵制父母的行为;但如果抵制无果,就会慢慢演化为习得性无助,也就是父母眼中的“窝囊”、“没出息”、“没主见”。
而他们一边嫌弃打压着子女,一边又享受着这样的依赖。
记得2023年看过这样一个热搜词条:“14岁女儿做好一桌饭菜等妈妈反被指责”。
江西一个14岁的小女孩,暑假在家学做饭,忙活了一上午赶在妈妈下班前做出了四菜一汤,有玉米排骨汤、番茄炒鸡蛋、青椒火腿……
回家就有热饭热菜,有女儿熨帖的关心问候,我相信这是无数家长看了高兴都来不及的情景。
可这位妈妈却嫌弃地说:“你这饭菜都凉了,做的也太早了!”
“你是不是还想让我表扬你?你给我整这么多菜,我俩怎么吃啊?”
“你学习要是有这个劲头,也不至于考那点分!”
这孩子未来的学习成绩如何很难说,但如果长期以往,她的心理状态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
家长对于孩子的控制,绝不能是“心理控制”,而需要是“行为控制”。
就像修剪一棵小树,我们要为它浇水、施肥、捉虫,却不能强行命令它往某个方向长,也不能要求一棵海棠花树向结出甜果子这样的目标努力。
孩子永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要做的是规整其成长的能力,而不是修建其成长要走的道路。
-The End - 作者-专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