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解读全球车企负债真相:为什么高负债≠高风险?

提到车企负债,很多人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暴雷”“资不抵债”等负面词汇。



然而,全球车企的财报却揭示了一个不同的事实:高负债并不等同于高风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拆解这背后的财务密码。



车企负债的必然性

汽车行业是典型的重资产赛道。



从研发新能源技术到建造超级工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动辄数百亿。但这些投入并不会立刻转化为利润,在财报上就体现为高负债。



全球头部车企的负债率普遍超过60%。例如,大众的总负债达到3.4万亿,是其营收的136%;丰田的总负债为2.7万亿,是营收的123%。

总负债的“含金量”密码

真正决定风险的并非负债的数字大小,而是负债的结构。



有息负债(红色警报)

这是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钱,需要支付利息。以福特为例,其有息负债占比高达66%。有息负债会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如果企业的盈利能力无法覆盖利息支出,就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应付账款(绿色通道)

这是企业延迟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可以看作是一种“免费贷款”。比如比亚迪,其应付账款占比为31%。应付账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且不需要支付利息。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国际车企的有息负债占比普遍超过60%,而中国车企的有息负债占比小于25%。这表明中国车企在负债结构上相对更具优势。

中国车企的破局之道

中国车企运用两个“杀手锏”来化解风险。



技术换账期

比亚迪凭借其领先的技术,获得了供应商更宽松的付款周期,仅为127天。供应商更愿意给技术领先的企业账期,因为他们相信这些企业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还款能力。

营收养负债

从负债与营收的比例来看,比亚迪总负债与营收的比例为75%,而福特高达131%。每卖出1万元的汽车,比亚迪仅产生7500元的负债,而福特却要产生1.3万元的负债。这说明比亚迪能够通过较高的营收来支撑其负债,降低财务风险。



当传统车企还在为利息发愁时,中国车企已经运用技术话语权重构了财务逻辑。看懂负债结构,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才能明白这场汽车革命真正的胜负手。

负债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合理运用。中国车企在负债管理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智慧和策略,未来有望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