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海财经大学召开研究生“AI+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正式发布以“1+10+100+N”为架构的创新型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将于2025级研究生全面实施,预计每年培养3000余名具有“财经底蕴+数字素养+AI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财经高等教育
作为上海财经大学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该体系也标志着财经高等教育迈入“人工智能深度赋能”阶段的新探索。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魏航表示,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AI+课程体系”以“通识筑基、专核强技、交叉赋能、产业驱动”为理念,形成立体化培养架构。
而“1+10+100+N”的AI+ 课程体系中,“1”是指1门《人工智能前沿与产业趋势》必修课,实现全校研究生AI基础素养全覆盖;同时学校开设“AI大讲堂”,汇聚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学者、行业领军人物、技术创新先锋及财经科技专家,通过专题报告、技术演示、深度研讨等多样化形式,为师生构建起一座融合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贯通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的交流桥梁。
“10”是指10门AI核心课,由学校数字理工学部核心团队和经济管理骨干教师共同打造,聚焦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算法设计、数据处理及财经应用等关键能力。
“100”是指100门AI+专业融合课,覆盖经济、管理、文法等学科,由各学院依托自身学科优势结合AI技术和场景应用开设,增强学生跨学科融合能力。
“N”个实践项目通过产学研深度联动,打造企业实训营、产业命题攻关等多元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锻炼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数智时代的“上财方案”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姚玲珍表示,该体系是学校践行“数智财经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
当前,全球范围内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演进,推动社会进入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的数智时代。
2024年11月9日,以“数智时代财经高校面临的战略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财经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大会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理工时代的到来、财经红利的消退,使财经高校面临着全面转型的压力。
刘元春认为,数智时代,财经呈现出新逻辑、新范式、新规律,财经知识创新的路径也正朝着场景驱动转变。数智化时代的财经高校的改革要建立在理解现代数智技术底层逻辑,通晓数字技术、数字社会、数字金融运转新体系的基础上展开。这就要求财经高校立足数智时代,依托中国数字场景对学科布局做根本性的调整,重构教学培养方案,教学培养体系,为迎接数智时代的到来建构与中国新实践相适应的自主知识体系。
自2024年启动高质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十大行动方案以来,上海财经大学推动50余个专业方向数智化转型,开展数智化课程教材案例“三位一体”建设项目探索;以产教融合模式,联合财跃星辰正式发布首款推理型人工智能金融大模型:Fin-R1,着力打造国家级AI+财经教育创新高地。
为支持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上海财经大学构建由教务部门、技术部门、师资培训部门和学院建设主体共同组成的全方位支撑体系。以师资AI能力培训与认证制度,提升教师AI素养与应用能力;设立专项基金资助课程建设,对于建设成效卓著的课程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此外,学校还建立课程评估与反馈机制,确保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与实用性,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