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立夏,小时候在南方念书那会儿,大家都知道“吃新”“尝鲜”“清清火”是关键,老人总强调老幼体弱怕上火,于是时令的、清淡的菜立马就成了厨房C位。我发现,哪怕是在北方,入夏之后,菜篮子的主角也变了,荤腥下去点,绿叶多起来,胃口都变得轻快了不少。

大家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有的蔬菜一夜之间就成了“新宠”?说起来可有讲究。立夏后的时令菜,比如丝瓜、苦瓜、豆角、黄瓜,都是土里刚爬出来的新货,比起冬天大棚里那种缺乏阳光味道的货色,现摘现炒有一股“泥土香”。前阵子跟菜摊老板闲聊,人家说,这些菜可不只是便宜应季——其实在民间早有说法,绿色瓜果正是祛火养胃的宝贝,配着大米饭简直香!


话又说回来,“时令菜”价格可是见涨得快跌得也快。像立夏后的豆角和黄瓜,刚露面那几天奇贵,市场上稀罕着,基本上要赶着摊贩凌晨进货。前阵子黄瓜还六块一斤,结果这周就白菜价了(是不是有同款体会?)。问老板为啥价格跳水,他笑着说,多得吃不过来了呗!本地地头货上来,头茬尝鲜一波,后面批量上市价格就摔下来,能不能赶上便宜,就得拼买菜手速。


还有个问题我特纠结,不同摊上的菜、甚至同一种菜,不同牌子的包装,价格能差一大截。有一回图省事,在超市买了预包装的绿豆角,价格比菜市场贵了将近一倍。打开看着干净整齐,吃起来嚼劲也还行,但就是那点“活力”少了些,那种刚摘的翠绿涩气缺失殆尽。反倒菜市场挑回来的松散豆角,外表带点泥土,茎还泛着水灵的光泽,虽然有时候挑多了会混着几根老茎,但纤维松脆才是真的新鲜。下锅一爆炒,整个灶台都是夏天的味道!


说实话,现在菜市场的体验感和十年前已经不是一个级别。越来越多的摊主开始“精细经营”,摆盘讲究、塑料带子打结、蔬菜喷了水雾像水晶珠一般。不过还是那句话,好坏真的一眼能看出来。这几年物价涨得快,人一不留神钱包就瘪了。我有一个小妙招,就是用“手感+气味”二合一——拎起青菜的根部,感觉软踏踏就先放下,叶子要是有点发黄或打卷,基本也是放得太久。苦瓜要选那种颗粒小、皮薄、青中带白的,下锅才不会苦成“人生哲理”;黄瓜两端有点刺、一按就脆弹,老少皆宜。豆角挑弯弯的,表皮没干瘪点点,回去清水一泡,口感才弹牙。


说到丝瓜,真的是小时候的“夏日限定”美味。丝瓜其实源自南方,很多北方人小时候根本没太吃过。据说宋代大文豪苏轼都曾经写诗赞它,历史可是杠杠的。我家最爱吃丝瓜炒蛋,简单但香气扑鼻。丝瓜这东西皮薄易老,特别娇嫩,想买到新鲜的还得早去。在菜摊上碰到绒毛还没掉光、表皮水润的,简直能闻到夏天的甜味!


不过不得不吐槽一点,不同菜市场的价格真是能试探我的心理底线。有时候楼下小摊2块一斤,隔壁超市6块一斤,仿佛不是卖同样的“丝瓜”,买便宜的偶尔碰上口感发苦或者里面还未长熟——只能叹一句,买菜也是门“玄学”!


豆角也是个有趣的主儿。小区附近有两个菜市场,一个主打本地早市,一个是晚市“夜市风”,同一天,豆角能差个两三块钱一斤。问摊主,居然还有分“南北方品种”,南方豆角长短不一,北方豆角整齐划一,吃起来甚至有细微差别。我偏爱南方那种“长得随性”的,有股子野味。刚焯水的豆角拌蒜泥,晚饭吃着就真解馋!


立夏后的苦瓜,是最具争议的蔬菜。小时候光是看它就头皮发麻,直到自己做饭才明白,苦瓜下锅前焯水、去瓤、切薄片,配点瘦肉、豆豉一同快炒,真正苦尽甘来。苦瓜虽然吃着苦,但身体是诚实的——天气热的时候来上两口,人的火气真能消一大半。我妈甚至用苦瓜腌咸菜,说“立夏过后吃苦瓜,清心降火护脾胃”。虽然刚开始嘴上嫌弃,现在真成了家里每年初夏的必点菜。

还有种菜怎么也不可能忽略——黄瓜。说起来黄瓜不是啥稀罕物,但立夏新黄瓜和冬天大棚货风味完!全!不!一!样!新鲜的黄瓜,早上刚采摘,掰开都是脆嫩多汁,里面带点淡淡的小瓜香。有人喜欢切片拌凉菜,有人爱直接当水果啃。我家懒得麻烦,最常见的是凉拌黄瓜拍一拍,加点蒜泥和陈醋,简单得要死,清凉得要命,一口下去那个爽快,仿佛一天的暑气都散了。

有时候我也会和朋友比比谁家的“买菜小技能”更出众。比如我买黄瓜喜欢用指甲轻轻划一划,能刻下印的就说明水分足,以后咬下去绝对不干巴。豆角就掐一段两头,脆的话就全都下锅,丝瓜和苦瓜都是用手指掐一下表面,嫰的话基本不会失手。摊主看到我这样操作还会会心一笑,心照不宣,毕竟他们见得多了,也知道买花眼的顾客要点啥。

说到牌子和品牌,现在连蔬菜都有品牌溢价。超市的塑料壳包装清洗得再好,也比不过市场摊贩那点自然便宜劲儿。我觉得小家庭、普通人家,真没必要天天去追那些“净菜”品牌,多点时间扎进早市菜摊,和老板闲聊、挑挑拣拣,乐趣满满。


当然,有时候也遇到乌龙。买豆角遇上“老筋”,炒出来纤维感太强,小孩都嚼不动,简直是“开盲盒”。有一次贪便宜买了特价苦瓜,结果回家一切里头都变红了,才发现苦瓜其实有老熟的区别,买的时候还是得多长点心。

不过嘛,买菜也不是一件高科技的苦差事。我的经验就是早起赶第一波,挑当日现货,慢慢多了经验,就越逛越有成就感。蔬菜有四宝:丝瓜、豆角、苦瓜、黄瓜,基本上立夏后全靠它们帮助我和家人清热去火,调理肠胃。现炒现吃,食材不迷信稀罕牌子,性价比高、营养跟得上、味道最重要。

最后聊聊我的小心得吧。作为吃遍菜市场南北的老“买菜侠”,我最看重的还是应季、更新鲜——便宜也得管够!别只盯着贵的买,尝试多走几家菜摊、跟摊主聊聊,会买菜其实挺治愈的。愿大家入夏清爽,健康饮食,不被“高价标签”和“网红风潮”带偏,认准那些简单又实在的好味道。逛市场其实是一场找到“家乡夏天”的旅行,你说是不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