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19 年中旬,一段时长仅10余秒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视频画面中,一名身着黑色外套的男子身处高山石滩,伸手采摘了平时大家都没怎么见过的塔状绿色植物。
随后,他将这棵植物的叶片粗暴扯掉,只留下白花花的根茎,一些网友开始猜测这是不是某种珍稀植物。
很快一些业内的专家就注意到了这个视频,一位中科院的专家站出来说,这种植物属于喜马拉雅山脉高山流石滩上的特有植物,现在确实已经挺少见了。
而且这种植物还比较“倔强”,一辈子就会开一次花,花开完之后就就会死去。
而它成长发育的时间就更漫长了,一般要长15年到45年才会开花结果。
这对于生活在高原上面的植物来说确实是一个相当漫长的生命周期,而且因为它一生只会结果一次,所以一旦在开花的时候被破坏,相当于是“断子绝孙”了。
后来发视频的男子出来道歉并且删掉了视频,他解释说自己小的时候曾经吃过这种植物。
而且目前这种植物并不属于国家保护植物,自己也没有多想,所以就把它当成个野果吃掉了。
但是采摘这样植物的行为很显然已经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所以最后男子向当地的有关部门提交了材料,并表示自己会接受处罚。
那么究竟是什么植物生长周期这么长呢?
«——【·成长缓慢的塔黄·】——»
这种植物叫做塔黄,它的植株形态高大挺拔,是高山植物中当之无愧的“巨人”。
其植株高度通常在一两米之间,茎干粗壮,直径可达两三厘米,单生且不分枝,表面光滑,布满细密的纵棱。
塔黄的叶子基生叶数量较少,呈莲座状紧密排列在地面,这些叶片硕大,直径可达二三十厘米,质地近革质,坚韧厚实。
它的叶片顶端圆润或呈极阔钝尖形,基部为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全缘或稍显不规则。
塔黄花朵虽小,但排列紧密,在奶黄色苞片的包围下,宛如宝塔内的点点星光,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花朵凋谢后,塔黄会结出果实,果实为宽卵形或卵形,长6- 7毫米,宽5-6毫米,顶端钝或稍尖。
果实边缘长有窄翅,宽度一般不足1毫米,质地稍厚,纵脉靠近翅的边缘,颜色为深褐色。
它的种子呈心状卵形,颜色是黑褐色的,个头相对而言比较小巧。
塔黄生长在海拔4000 - 4800米的高山石滩及湿草地,这里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在 0℃以下,冬季漫长且寒冷,极端低温可达- 30℃甚至更低;
风力强劲,常年大风呼啸,风速可达每秒20米以上,有时甚至能达到台风级别;紫外线辐射强烈,是低海拔地区的数倍,对生物的皮肤和细胞具有极大的伤害;
土壤贫瘠,多为碎石和沙土,缺乏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质和养分。
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绝大多数植物都难以生存,然而塔黄却凭借着独特的生长习性,在这片不毛之地顽强扎根。
塔黄幼年时期,为了抵御凛冽的寒风和强烈的紫外线,只能紧贴地面生长,将圆圆的大叶子平展铺开,尽可能地减少风的阻力,同时利用叶片吸收有限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养分。
这个阶段的塔黄生长极为缓慢,每年只能长出少量的叶片,根系也在不断向下延伸,努力扎根于贫瘠的土壤中,寻找水源和养分。
经过漫长的等待,当塔黄积累了足够的能量后,便会进入成年期,迎来生命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开花结果。
每年夏季,随着冰雪逐渐消融,高山地区迎来短暂的温暖期,塔黄便抓住这宝贵的时机,开始快速生长。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它就能从原本贴着地面的“小不点”,迅速生长到一人多高,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此时的塔黄已经非常坚强了,因为其根系已深深扎根地下,能够牢牢固定植株。
同时,塔黄的茎干和叶片中储存了大量的水分和养分,为后续的开花结果提供保障。
塔黄开花后,花朵会散发一种特殊的香气,吸引着蕈蚊等昆虫前来。
在苞叶形成的温室中,各种昆虫白天外出觅食,晚上回来取暖,而蕈蚊在花序上爬来爬去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就会带走花粉,或者从远处带来其他植株的花粉,然后又不经意间将它们涂在柱头上,这样塔黄就完成了授粉过程,得以孕育果实,繁殖下一代。
塔黄与蕈蚊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蕈蚊为塔黄传粉,塔黄则为蕈蚊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以及幼虫生长所需的食物。
在国内,塔黄主要分布于西藏喜马拉雅山麓及云南西北部地区。
在国外,塔黄基本上就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生长,所以涵盖了附近的一些东南亚国家。
尽管塔黄的分布范围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但由于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且生长周期漫长,塔黄的数量在野外十分稀少,分布也较为零散。
在广袤的高山流石滩上,塔黄就像一颗颗散落的明珠,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和保护。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塔黄的生存空间正面临着不断缩小的威胁,其分布范围也可能会逐渐缩减,因此,加强对塔黄分布区域的保护刻不容缓。
参考:
中国新闻网《男子手撕高山植物塔黄被查 专家:一生只开一次花》2019-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