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编辑|t

引言

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达到1316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巅峰。这数字背后,不是地图上的涂色游戏,是一个帝国用兵马、条约、驻将、改制撑起来的广袤疆域。

而如今中国版图960万平方公里,两者之间差了整整356万。这不是笔账,是历史上的刀光剑影,是实打实的国土得失。156万平方公里成了今天的蒙古国,100万平方公里归入沙俄版图,还有伊犁、塔尔巴哈台、巴尔喀什湖东岸……

在多个历史节点上,地图慢慢被切割。而清朝如何拿下这些地,又如何被迫丢掉这几百万平方公里?今天就从这笔“地图旧账”说起。



乾隆二十四年,中国的边疆到了哪一步?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新疆伊犁。清军横扫天山南北,大小和卓被擒,准噶尔部覆灭,回部归顺。西北边陲划归清廷。西藏地区,经由清政府设立驻藏大臣,政权并入中央体系。

东北方向,早已与沙俄通过《尼布楚条约》确立界限,外兴安岭以南为清朝控制区域。此时,清朝版图涵盖东起库页岛、西至巴尔喀什湖、南至南沙群岛、北至贝加尔湖,疆域总面积达到1316万平方公里



边疆的治理不是贴地图标签。以新疆为例,清廷设置伊犁将军,派兵屯田,设卡防守,将回部与内地以军事、行政方式连接。东北方向的黑龙江流域,设有黑龙江将军与驻防八旗,兼顾防务与行政管理。

西藏设驻藏大臣、驻军,并通过达赖、班禅等制度性安排,确保行政统一。各族群众在清政府的治理下进行日常生产,形成了行政与民族分布重叠的管理格局。



国家统一与治理模式建立,成为“多民族一体国家”格局基础。此时期的“清疆”,是通过军事行动、制度安排和驻军体系一步步确立。疆域不是画出来的,是靠治理结构支撑的。清朝的边疆,不是边缘,而是制度的延展。这是今天理解清朝版图的前提。

乾隆之后的近百年,清朝并未大规模失地,主要维持边疆格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外部压力与内部政局衰弱叠加,边疆局势急转直下。此时,清朝守边的逻辑开始松动,进而为沙俄扩张与蒙古独立留下空隙。



1858年黑龙江以北消失,1860年乌苏里江以东划走

公元1858年,《瑷珲条约》签订地点:黑龙江畔的瑷珲城。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腹背受敌,被迫接受沙俄提出的新边界方案。

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大片区域,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被划给沙俄。两年后,《北京条约》再次削地,乌苏里江以东区域约40万平方公里,划入沙俄版图。清朝东北边疆至此被连根削去,统称为“外东北”。

此地涵盖的,不只是地形概念,更包含了历史活动区。赫哲、鄂伦春、满族祖地所在。清初设黑龙江将军于今黑河、设宁古塔将军于今牡丹江,并建八旗驻防。

被割区域是清初“龙兴之地”的一部分,是建州女真起源地。沙俄夺取外东北,不只是扩张地盘,更是在历史象征上夺权



条约过程没有谈判,只有胁迫。沙俄以“调停英法”为名,要求谈边界,清廷在英法联军入侵北京之际,被迫接受。地丢得迅速,归还的承诺永远没有。边界线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从地图上看,是把一个大拐弯剪掉。库页岛一并被“共管”,最终被沙俄吞并。

至此,“雄鸡”的鸡冠被削。沙俄随即在此建设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成为其远东军事基地。中国自此失去直接通太平洋的北部港口。



西北方向,清政府设伊犁将军驻防,全力控制。1871年沙俄以平定动乱为借口出兵伊犁,并未归还。

后经左宗棠收复新疆,清廷派出崇厚谈判,于1881年签订《伊犁条约》,沙俄将伊犁部分地区归还,但塔尔巴哈台、巴尔喀什湖以东等约44万平方公里落入俄方。清廷未能全面收回,部分地方至今属哈萨克斯坦。

从东北到西北,清朝在短短二十余年失去超百万平方公里领土。外东北和外西北的地图边缘被切割,直接改变中国与俄罗斯的边界结构。沙俄利用清朝内外交困的局势,完成对中国边疆的实质性蚕食。



1924年蒙古独立,356万最大一块落定他国

时间轴走到1911年辛亥革命,清政府解体,中央权力真空显现。喀尔喀蒙古诸部宣布脱离清政府,成立“自治政府”,获得沙俄庇护,驻兵库伦。当时的北洋政府虽派兵应对,但政局混乱,东北、内地军阀割据,无力西顾。

1915年中俄签订《中俄声明文件》,默认外蒙古为“中华民国宗主国下的自治状态”。表面维持宗主关系,实则沙俄全面控制军事、财政、外交。

1917年俄国革命,苏联接管沙俄在外蒙古的一切影响力。1921年,外蒙古借苏俄红军击败中国军队与白俄势力。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正式脱离中国版图。



这块土地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为本次失地中最大的一块。历史上,这一地区是清廷以王公制度统辖的重要组成部分。

喀尔喀各部分属“札萨克旗”,设有总管、参赞,驻藏大臣亦可调度其兵。地处草原腹地,与内蒙古地区连为一体。脱离之后,整个草原体系断裂,边境线从一条自然过渡线变为国家国界。

蒙古国的建立,是苏联扶持下的结果,也是清末民初政治真空的产物。当时的中国无力维持版图完整,国家统一尚在探索之中。苏联出兵干涉,直接设政扶持,使外蒙古成为其卫星国。



356万平方公里的地图变动,不是一朝一夕,不是一次战争,是一系列政治妥协、军事失败、国际操控下的历史推进。

清朝的巅峰地图,并非天然拥有,而是政治结构下的成果。一旦国家治理能力丧失,边疆即刻流失。



参考资料

“海棠”变“雄鸡”:近代中国边界的变迁-中华网-2009年07月24日

中国版图是何时成为一只“雄鸡”的?-澎湃-2016-04-1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