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传承至今的国家,我们使用的汉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者。
汉字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这个在世界范围内,再也找不出第二种,有如此悠久历史,却仍在使用的文字。
流传了这么久,汉字仍然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的文字,因为它不仅具有视觉艺术上的美观,而且还能通过简单排列组合,能呈现出各种有意思的文化。
例如对子便是由一字一音的汉字组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简单的上下两句可以传达出各种意思,从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历代的文人墨客,也喜欢用对子来互相切磋,因此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对联美谈。
要说对联发展的黄金时期,当属明清两朝。这两个时期上至天子,下到普通百姓,都喜欢对对子。据说有读书人就是因为对对子让皇帝满意,就中了状元。
小时候我看的古装剧《九岁县太爷》第一集中,微服前往贡院看会试的乾隆,碰到了陈文杰,然后双方切磋对子。陈文杰完美的对出了乾隆的上联,最后以一绝对难倒乾隆,夺得新科状元称号。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剧情出现,一方面是说明对子在当时确实十分流行,是代表性文体。
再者也是因为乾隆这人喜欢吟诗作对,加上他喜欢玩,人们便将许多对联故事安排在他身上了。
这不,乾隆下江南时路过一处青楼,也参与到了一场对联盛宴。
原来某镇一个书生,多年寒窗苦读,只想通过科举改变命运。可是天不遂人意,书生一连参加了几届科举,都没有取得好名次,只得怏怏而归。
心情不好的他想放松一下,便来到了镇上的一处青楼饮酒作乐。一众青楼女子都是势利眼,看到书生一番穷酸样,谁都不想上前伺候。
书生本就心情郁闷,自己花钱来买笑还遭到了如此怠慢,心中顿时火冒三丈。
你们有什么资格嘲笑我,我以后可是要中皇榜,当老爷,到时候你们可就没有后悔药可以吃了。
一众女子掩嘴轻笑,“大爷可别打趣了,还中皇榜,镇上谁不知道你有这个心,没这个命,说到底还不是书没读透,才华不够!”
听到这里的书生,为了自己读书人的尊严,也是为了讽刺青楼女子,顿时当场出了一个上联:“一双玉臂千人枕。”
他还说今天要是有人能对出令他满意的下联,那以后再也不对对子,也不参加考试了。
书生出对的消息很快就不胫而走,一时间青楼挤满了来看热闹的人,也有不少人试着对下联,可惜没有绝对出现。
此时微服私访的乾隆一行人,也正好入住在这个镇上的客栈,他听到有人说起了这个对联,心里也是痒痒的,便也来到了青楼凑热闹。
乾隆不愧是谙于此道,到了现场的他,看到“一双玉臂千人枕”的上联后,开始埋头思索下联,只消片刻便走上前去,说自己有下联。
接着乾隆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便将自己的下联笔走龙蛇的写了上去,他写一个众人念一个:半、点、朱、唇、万、客、尝。
好呀!妙呀!真实绝对呀!
乾隆写完,现场顿时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客尝。
半点对一双, 朱唇对玉臂, 万客对千人,尝对枕,上下联不仅对仗完美了,而且在意思上也是极为呼应,众人才不吝啬的给出了赞美和掌声。
但书生却如霜打的茄子,毕竟如今有了完美下联出现,自己一时说出去的话要是食言,可就丢人现眼了,于是他打算放弃科举。
被赞美声包围的乾隆,此时也很开心,于是劝慰书生不必当真,自己的前途重要,你还是要努力备考,争取下次能够一举中第。
书生对此深以为然,从此之后更加刻苦的学习,再也不来这烟花场所了,终于在下一届考试中成功上榜。
针对书生的这个上联,屏幕前的你,有什么好下联吗?
图丨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