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澜昌

美国政坛“宫斗剧”再掀高潮。5月7日,前总统拜登在卸任后首度接受英国BBC专访,开场便火力全开,毫不客气地炮轰现任总统特朗普,称其不仅砸了美国在全球的“金饭碗”,还把“民主灯塔”活活熄成了一盏“地产招牌灯”。这场罕见的“越位开火”采访,不只是老对手之间的个人恩怨,更是美式民主虚伪本质的又一次自我揭露。



拜登的批评直指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把外交舞台变成了菜市场”,这句话堪称经典讽刺。特朗普口口声声“美国优先”,实则将美国变成了“交易市场”:退出巴黎协定、撕毁伊核协议、强买格陵兰岛、收回巴拿马运河……一系列操作下,美国不再是联盟的领袖,而沦为全球公共事务的“搅局者”。拜登言辞激烈地指出,“当总统谈‘自由世界’时满脑子是土地与金钱,盟友怎能相信你代表民主?”

拜登还强调,特朗普治下的“交易式外交”已令北约信任基础崩塌,欧洲多国对华盛顿的“承诺”产生动摇。这番话说出口的同时,也映照着美国霸权机制的现实,当“跨大西洋联盟”沦为讨价还价的市场,谁还愿当美国的马前卒?

然而拜登在任时,他口中的“多边主义”“国际信誉”不过也是对华技术围堵、对以色列军事支持的遮羞布。换句话说,特朗普是把美国霸权的逻辑撕开来明讲,而拜登只不过擅长把刀藏在西装里。一边在“民主峰会”上高喊价值观,一边在巴以战场上输送武器,这就是拜登的“双面多边主义”。



特朗普砸的是“金饭碗”,拜登守的是“空瓢盆”。二人你来我往,互指对方毁了国家,其实不过是对美式双重标准的另一种演绎。一个搞极端脱钩、退群退约;一个玩“去风险”、拉群搞小圈子。看似南辕北辙,本质都是对全球秩序的操控与私有化。

在专访中,拜登更痛批特朗普“现代绥靖主义”思维,称其对俄乌战争“今天强硬,明天投降”,是“殖民主义翻版”。然而,拜登对俄政策也好不到哪去。制裁、军援、挑动北约东扩……美国不是想和平,而是想主导战争走向,把乌克兰当工具,把欧洲当缓冲带。说白了,拜登不是在批评帝国主义,而是在质疑特朗普没按剧本玩好帝国主义。

拜登还把火力转向特朗普的内政,称其“合法抢劫”:“给富豪减税10万亿,砍掉600万人医保”,这一番话再次暴露出美国社会严重的贫富撕裂。但回看拜登任内,除了延续奥巴马医改并未实质进展,他在应对通胀、财政悬崖、学生贷款、住房危机等领域几乎毫无建树。美国社会不是因为特朗普一人而撕裂,而是整个制度早已病入膏肓。



如今,拜登打破惯例、越俎代庖,前总统公开怒批现任总统,不仅暴露两党矛盾的失控状态,也反映出美国政治极化的无下限。传统中立、政治克制、交权默契,这些过去维系美式民主体面的准则,如今都被踩在脚下。两人对骂不止,还轮流拿“全世界”当看客与背锅侠。拜登控诉特朗普让美国信誉扫地,可自己却在联合国大会上主导制裁、在国际组织中玩排他、在多边机制上设“技术门槛”。所谓“国际秩序”,不过是以美国利益为锚的游戏规则。一旦不利,就改规则;若不能改,就退群;退群没效果,就砸场子。这就是“世界领袖”的逻辑。

从特朗普的“北约过时论”,到拜登的“民主供应链”,美国战略思维其实从未真正多边,只是姿态不同。拜登想披着民主外衣续命,特朗普干脆撕下伪装直奔利益本位。但无论哪一派上台,美国国家信用的衰败都已难逆。全球已不再以“美国表态”为指南针,而是在加速寻找替代秩序。

两位总统的互撕,其实是“美国梦”的自我裂解。一个是暴力拆台,一个是温和解构,但终局无非是美国霸权体系的一地鸡毛。未来几年,美国将继续在“外交菜市场”和“民主秀场”之间来回表演,试图维持早已千疮百孔的全球控制权。但世界,已经不再买账。正如拜登所言,“跨大西洋联盟的衰亡将改变历史”。但他没说的是,这个衰亡,不只是特朗普的错,也有他自己的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