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步道,一段城垣,承载着贵阳600余年文脉。近日,由南明区文体广电旅游局与南明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寻迹南明城垣 邂逅历史诗韵”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5月7日,来自南明区甲秀小学的“小分队”沿着贵阳城垣步道南明段缓缓行进,在这个特别的“走读”活动中,探寻历史遗迹,聆听文化故事,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课堂”。
据悉,此次活动以城垣步道南明段(禹门至阳明路)为主线,融合历史讲解、实地探访、亲子互动等形式,旨在让学生和家庭在“走读”中沉浸式了解南明区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你们知道‘鲤鱼跃龙门’是什么意思吗?”南明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讲解人员站在禹门口的墙绘前,向甲秀小学的学生们提出问题。她从“禹门三叠浪,平地一声雷”的典故讲起,讲述了贵阳旧时的地理格局和人文典故。孩子们好奇地围着墙绘指指点点,眼中充满了探索的渴望。
活动路线从禹门出发,沿途设置多个历史文化解说点,如1937年贵阳城厢街市全图、“九门四阁”介绍牌、文昌南路沿革等。每到一处,讲解人员便以生动的语言和历史实物图像,引导学生们设身处地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
“六广红边在北门,大南次南在内城,清西保卫有故事,新东老东拜文神。”三年级八班的曾珩未表示听了老师的讲解,根据这个口诀也能熟记贵阳的九门是哪九门,感觉非常的有意思。
家长代表王先生表示:“这样的活动很好,不仅孩子学到了知识,家长也一起‘充电’了,也让孩子们认识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活动的最后一站设在阳明路,讲解人员从“知行合一”的儒学精神讲到阳明心学与贵阳历史的融合演变。讲解过程中,不少孩子边听边提问,“为什么王阳明会来贵阳?”“阳明文化为什么会这么重要?”这些童真的发问也为现场增添了不少活力。
据了解,本次系列活动从4月持续至6月,涵盖南明区多个街道辖区内的十余场次,参与学校包括甲秀小学、南明小学、黄家井小学、都市路小学、环东小学等。随着系列活动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南明学子将在这条文化步道上,邂逅历史的诗韵,感悟家乡的文化脉动。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