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球!”9日,在牡丹江市朝鲜族小学的绿茵场上,来自中俄两国的足球小将正在进行球技切磋,抢球、铲球、射门……青少年的活力在他们身上展现,场地外的学生热情地为他们加油打气。记者从牡丹江市教育局获悉,此次活动也正式拉开了牡丹江市中俄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动月的序幕。


身着汉服的俄罗斯女孩

朝鲜族传统四物乐、象帽舞、歌曲演唱悉数登台,朝鲜族小学的学生们热情地邀请俄罗斯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喀秋莎》,当熟悉的音乐声响起,台上台下掌声一片。这群俄罗斯的孩子们在随后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与朝鲜族小学学生一起绘制京剧脸谱、制作中国结、共写“中俄”汉字,孩子们逐渐熟悉、成为好朋友。“来自俄罗斯的小姐姐特别好看,我很喜欢她,我们邀请小姐姐给我们签了名留作纪念。”朝鲜族小学的学生说。


足球切磋

在过去一年,牡丹江市共接待俄罗斯教育代表团6批次,开展文化互鉴活动32场,辐射师生2万余人次;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学、长安小学、立新实验小学、江南实验学校等校打造了对俄交流示范窗口。特别是"四个一"品牌工程成效显著——牡丹江一中俄语国际班实现“当年建班、当年出访、当年签约”,首届学生今夏即将赴俄研学;“华嘉博纳杯”国际标准舞大赛吸引中俄1600余名中午选手同台竞技;对俄农业商贸联合体入选省级培育项目;职业教育“开物工坊”开创中俄产教融合新模式。这些创新实践,正在书写牡丹江教育对外开放的精彩篇章。牡丹江市教育系统正以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深刻内涵。


共同书写汉字

“当中俄足球小将在绿茵场上默契配合,当双语合唱团用歌声架起心灵之桥,我深刻感受到教育国际交流既是文明对话的生动课堂,更是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人才的重要路径。”牡丹江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宫建刚说,面对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牡丹江市教育系统将坚持三维度创新:育人维度——将国际人文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培育学生“美美与共”的胸襟;品牌维度——打造“体育+非遗”“科技+人文”特色项目矩阵;机制维度——构建“学校主导、多元参与、常态运行”的合作模式。


热情的拉拉队员

据介绍,今年牡丹江市教育局将重点推进三大行动:深化“北疆丝路”计划:拓展中俄青少年研学圈,筹办首届中俄电竞友谊赛,组织参与第六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活动。重启“半岛之约”项目:依托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学、朝鲜族小学资源优势,恢复中韩民间教育交流。实施“友城+”拓展工程:在牡丹江外事部门支持下,开拓与白俄罗斯、东盟国家的合作新渠道。未来五年,将着力打造“一核三带”国际交流格局:以东北亚合作为核心,建设冰雪文化研学带、非遗民俗体验带、现代农业实践带。力争缔结海外姊妹校30所,开发跨国课程10门,建立千人国际人才库,让更多师生走向世界舞台。

记者:张雪地;摄影:张雪地;视频:张雪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